东北网9月4日电(孙向阳 王海庆 记者高长利) 步入绥化市庆安县丰年村王乃珠屯,仿佛身临水墨丹青画境中。绿树环抱着村屯,街道是笔直的白色路面,街道两旁是整齐的榆树墙,鲜花在榆树墙后争相显露“笑脸”,小桥与硬质排水边沟夹在街道与榆树墙当中,清清的渠水,绕屯静静地流淌……白墙、红瓦的农房与绿树、鲜花、渠水相映衬,村民们坐在小桥的护栏上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王乃珠屯只是庆安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两年,庆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抓好富民增收的同时,把强化乡村屯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作为重点,采取生态屯、试点村、小城镇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办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乡土风情浓都、服务功能齐全、人文关系和谐的新农村。截止目前,全县14个乡镇、93个村、799个自然屯的面貌焕然一新。
2002年,庆安县结合“绿乡”特点,确定了以村屯街道两侧栽植榆树墙为特色的生态型文明村镇建设思路。用榆树墙取代农户世代沿用的土、木篱笆墙;屯四周栽护屯林,把小屯四周封严;屯内街道铺砂石,达到平整干净;街道两边种植花草;屯内排水沟逐步硬化。同时搞好乡政府、村委会和中小学庭院的绿化、美化。经过几年的推进,全县有640个自然屯推广榆树墙,占总数的80%,初步改变了村容屯貌。
2006年,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庆安县在14个乡镇确定了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屯环境建设标准》,以生态屯建设为载体,对试点村屯的树、路、沟、房、厕、灰仓和广场进行统一规划,做到不拘一格、各具特色,进而推动全县村屯环境建设。在工作中,他们围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突出四个重点。
要想富先修路。近五年,庆安县投资3.8亿元,共修建农村白色公路98条,1006.7公里,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100%达到了硬质化,全县50%的自然屯通屯路达到了硬质化,形成了“一横、七射、两环”乡乡互通、村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化格局,切实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一个个小屯绿起来。在村屯周围栽植护屯林,屯内街道绿化带采取以榆树墙为主,树花结合、乔灌结合为辅的绿化模式。去年以来,全县就投资60多万元,栽植榆树墙35万延长米,芸彬1.9万株,柳树2.6万株,栽种各种花卉15万株,铺设硬质路边沟18.5万延长米,有3个屯主街安装了路灯;整治村屯环境。狠抓了清垃圾、清柴草、清粪便和建垃圾箱、建灰仓、建卫生厕所的“三清三建”工程,村屯建垃圾箱240个,建灰仓750多个,建卫生厕所2.1万个,达到了街有垃圾箱、户有垃圾筐、灰仓和卫生厕,柴草全部出屯,定点管理,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大力推广样板房。县规划办为农民设计了20套节能环保型样板房,农村所有新建住房全部按照新型样式进行建设,注重造型美观与节能保暖相结合,房盖全部使用彩钢瓦,墙体采用防寒板,窗户采用塑钢多层玻璃保暖,室内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去年以来,全县样板房新建1100栋,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0%以上。
2007年,庆安县又把小城镇建设做为全县发展总体思路的“四大建设”之一,强力推进。聘请省权威规划部门对14个乡镇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突出了各乡镇的自然、人文和区域特色。在建设上,实施了“四化一给二分离”,即: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给排水入户,市场与街道分离、车辆与步道板分离,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在这个县民乐镇我们看到,笔直宽广的水泥街路、清一色红砖铺设的硬质边沟、郁郁葱葱的垂柳、争相绽放的各种花卉,漫步在红白相间的人行道上,仿佛来到了旅游度假村。休闲广场内农民有的在器械旁健身、有的围着石桌下棋,老人坐在树下的休闲椅上乘凉、聊天,好一幅人间仙境!好一幅生态型文明村建设的美好画卷。目前,全县投资800余万元,使14个乡镇所在地的主次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建设,铺设彩色步道板1.2万平方米,修建硬质路边沟2.5万延长米;居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主街道铺设排水硬质明渠、暗沟9100延长米;栽花植树9.5万株,建设花坛和花池140处,实现了绿化美化;共安装路灯160盏,街道两侧设置垃圾箱155个;建设体育休闲广场7处,建设集贸市场10处,全部取消了马路市场,规范了经营秩序。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建设,小城镇建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达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建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