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电 题: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主任——记佳木斯市第二中学教师宋维威(上)
记者 孙晓锐
2007年3月31日是佳木斯二中初三学年中考模拟考试的日子。当天7时30分,考试铃声已经响过,班主任宋维威从监考老师那里得知自己的学生孙传坤没有到考场,她立即拨打孙家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宋维威意识到,孙传坤一定是出什么事了,学习好、守纪律的他是从来不迟到早退的,这么重要的考试,他怎么会不来呢。她马上找来学生闫旭迅速赶到了孙传坤家。
![]() |
宋老师正在讲课 |
在门外,师生二人不停地敲门,很久,屋里传来孙传坤微弱的应答。“不好,可能是煤烟中毒。”宋维威一边让闫旭砸碎玻璃让空气流通,一边拨打120求救。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后,在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把奄奄一息的孙家三口人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孙传坤一家幸免于难。
“你可真了不起,一人救了三条命!”人们纷纷向宋维威发出由衷的赞叹。可她却显得很平静,遇到这种事,在我们学校所有老师都会这样做,这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事件是偶然的,但它透射出的却是宋维威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操守。
![]() |
宋老师与家长们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 |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教26年来,宋维威接手了无数个班,也接触了无数个学生。对每个班、每名学生的情况,在她的“工作日记”里都有记录。宋维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你,咱就该对他负责。”
杨文煊的“淘气”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他的“恶作剧”直到毕业多年后仍然被老师们提起,教室的大喇叭,被他用一个个粉笔头填满;班级的玻璃窗,经常是他射门的靶子;女同学的羽绒服,也成了他擦鞋的工具……
就是这样一个连家长都感到头疼的孩子,宋维威并没有放弃。她一次次找杨文煊谈心,一次次与家长交流,初中三年的时间里,宋维威在杨文煊的身上花费了太多的心思。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宋维威给杨文煊补完课后送他回家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到了杨家门口,宋维威一个劲儿地向他的母亲道歉,“实在对不起,我把孩子留了这么晚!”杨母执意要给宋老师打个车,可没等出租车停稳,她已经蹬上了自行车离去。望着老师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背影,母亲激动地对儿子喊道,“你知道老师骑到家得多长时间吗?40分钟!40分钟得把人家冻成啥样啊?你不好好学,能对得起老师吗?”
那一刻,杨文煊泪流满面,这个懵懂少年心灵的坚冰终于被融化了。
从此以后,杨文煊变了,班上的纯净水没了,他抢着去扛;赶上雪天,他第一个到校清理分担区的积雪……4年之后,杨文煊如愿考上了哈尔滨市的一所大学。
老师,妈妈!
那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冬日午后,那是一节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自习课。宋维威轻轻地走进来,在教室里巡视,她停下来,站在了程金普的身旁,那红肿的耳朵刺痛了她。低下头,她轻声问,“耳朵是不是冻了?”“嗯,没事,老师!”程金普又埋头复习功课。宋维威转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盒冻伤膏返了回来。站在程金普的身旁,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药膏均匀地涂抹在他的耳朵上。
![]() |
同学们到宋老师家温习功课 |
那一刻,教室里静极了,就连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到。一个学生抬起了头,又一个学生抬起了头,老师就这样那么细心地抹着,那么轻柔地抚摸着,程金普的心中暖暖的,像在妈妈的怀中一样。3分钟过去了,宋维威站起身,突然,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类似这样爱的故事,每天都在学生中间发生着。刘育萌的父母出门在外,宋老师怕她营养跟不上,每天把她领回家吃午饭;王颖有一次上课胃疼,宋老师给她冲了上一杯温热的牛奶……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宋老师,您虽然不是我的妈妈,但您的身上却蕴藏着炽热的慈母般的爱。”
羸弱的身躯无私的奉献
宋维威没日没夜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透支了青春,也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早在1994年,宋维威就患上了关节炎,她始终没把这当回事,时间长了,一走路腿就钻心地疼。家人劝她去看病,可她只是答应,可从没去看过。没办法,大家伙搬出了家里说话最有权威的大姐。宋维威1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都说“长姐如母”,可就是大姐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没能说服当老师的妹妹。宋维威对大姐说:“我的腿不去看也能走路,可学生们如果耽误了,就永远也补不回来了。”
怕走远路腿疼,影响上课,宋维威买来自行车,这一骑,就是13年。这13年来,宋维威的腿已经变形,每天靠吃药顶着。尽管步履有些蹒跚,但在学生与同事面前,她的脸上永远挂着幸福的微笑,每个人都知道,她走一级台阶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这13年来,一届又一届学生像雏鹰一样飞走,可宋维威始终没有走进医院的大门。原本1.63米身高的她,现在却只有1.60米。
宋维威变矮了,而这矮下去的3厘米,却托举起一个又一个学生,让他们与梦想更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