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不仅买票还要花钱买“票根” 使用两月市民质疑公交IC卡
2007-09-05 15:17: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徐明辉 王宗华 郭俊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5日电 销售价怎能和押金价作比较?制定卡费、票费为何不听证?身高1.2米的小朋友为何要买全票?

  登上公交车,手持IC卡轻轻一刷,就完成了付钱的过程。公交IC卡从正式使用至今两个月来,让哈尔滨市民享受到了方便和实惠。然而,在“喜刷刷”的同时,许多市民对公交IC卡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也心存疑惑,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疑问一:销售价与押金价,不同概念咋比较?

  哈尔滨市公交IC卡分出售、出租两种形式,出售价格为A卡15元/张,售出不退。普通卡出租时预收18元/张的租金,按0.5元/月扣除租金,退卡时按月扣除,在使用36个月后,卡归个人所有。特种卡(老年卡和优待卡)的成本费由哈市财政支付。记者从承担IC卡生产的哈尔滨市城市通智能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通智能卡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办理公交IC卡60万张,其中大部分是出售形式的A卡即15元/张的。

  据了解,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IC卡都采用押金的形式:北京市IC卡押金20元、天津市押金18元、重庆市押金25元、广州市押金25元、南京市押金30元、郑州市押金20元……这些城市的公交IC卡在有效期内,乘客可以到卡点办理退卡手续,返回押金钱。也就是说,其他城市的公交IC卡属于公交公司,乘客只是借来使用一下;而哈尔滨市的公交IC卡的成本费用由乘客承担,一位市民形象地比喻:“我们不仅要支付乘车的费用,还要花钱买‘票根’。”

  为何哈尔滨市公交IC卡不采取押金形式,哈尔滨市交通局有关人员对记者说:考虑到其他城市出现的因退付押金产生纠纷,所以哈尔滨市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直接售卡。

  采访中,哈尔滨市退休教师穆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公交IC卡试行时,哈尔滨市交通局新闻发言人解释说:“国内各城市公交IC卡发行价格平均在22.6元左右,哈尔滨市确定的15元的发行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仔细研究才发现,上述的“发行价格”字样,是混淆了哈尔滨市“销售价格”与外省“押金价格”的法律概念。穆杰认为将二者进行比较,逻辑上是“偷换概念”,无形中实质上让市民增加了支出。

  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黄红副教授说:“押金的性质相当于担保金,其前提是权利人的物品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公交IC卡在外省多是押金卡,归属公交公司,因为市民可以退回IC卡的卡费;而哈尔滨市的IC卡是销售的,市民不能退卡费,从本质上讲,买卡市民承担了公交改革的部分成本。”她说:“公交服务是政府提供服务的一种,公共交通服务就像供水供电一样,可以在运营过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让市民承担公交信息化即IC卡费用,是不合适的。”

  疑问二:15元与0.9元,何时才省钱?

  公交IC卡为何比水表IC卡、电话IC卡、银行IC卡都贵,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哈尔滨市交通局解释说,公交IC卡的综合成本构成包括卡片购置成本、卡面美工设计成本、卡片表面个性化印刷成本、卡密钥成本、卡片初始化处理成本、卡片充值、审验和安全管理综合成本、卡片更换成本,上述成本为15元。

  省政协委员、豪普工贸公司董事长冯洪滨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我曾经考察过国内外多家IC卡生产厂家,有接发功能的高级IC卡成本在10元钱以内,而且生产数量越大生产成本越低。在一个常住人口400万的大城市,IC卡的成本完全可以降低。”他认为随着发行量的增加,IC卡费应下调:“运营部门要在投资商和消费群体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虽然刷公交IC卡每次可享0.9元的优惠价,但是由于公交IC卡的成本由市民承担了,很多市民还是觉得刷卡并不怎么省钱。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南岗区居民宋超英女士7月初就买了一张普通的公交IC卡,但她并不觉得刷卡合适,她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次乘车比投币省了一角钱,可是如果将15元买卡钱算进去,15元÷0.10元=150次,就是说乘车150次以后,才能真正享受到0.9元的优惠价。

  对于确定0.9元的刷卡价,哈尔滨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解释说,打折的幅度不同与财政主管部门给予公交运营部门的补贴幅度有关。公交票价打折幅度是依据公交运营成本和财政补贴综合测算得出的。哈尔滨市交通局有关人士介绍说,通过对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的线路作抽样调查,单人次乘车营运成本为0.93元。

  记者了解到,沈阳、合肥、南京、成都、兰州、郑州、武汉、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在制定公交刷卡价格时都进行了价格听证。2005年我省制定的《黑龙江省价格听证目录》也明确规定:对于列入目录的各项收费在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必须组织听证,其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费用。

  哈尔滨市的阎先生认为:“公交IC卡费用、票价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然而却没有发言权,虽然发行之初有关部门曾经做过问卷调查,但实际上问卷结果并没有对制定价格起作用。”

  疑问三:身高超过1.2米就买全票?

  “幼儿园孩子乘坐公交车的票价比学生高出一倍,让人想不通!”家住哈市泰山路的退休干部老刘,说起自己领着小孙子乘坐公交车的经历,感到十分不解。

  老刘5岁的小孙子身高1.2米。几天前他领孩子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司机要求孩子买票,并说超过1.2米就应该按成人的标准购票。老刘说按学生IC卡的标准买票可不可以,司机说不行,只能按成人标准。刘先生质疑说,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花的票钱竟然比学生的0.5元还高出一倍?

  老刘说,看到学生可以拿着学校证明办理学生卡,他就拿着幼儿园的证明试图到有关部门办理公交IC卡,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实施公交IC卡之前,身高1.2米以上的儿童可以买半票(0.5元)乘车。公交IC卡实施之后,1.2米以下的孩子继续享受免票乘车,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享受学生卡B卡,每次乘车刷卡0.5元。1.2米以上的幼儿园小朋友享受不到乘车优惠。

  城市通智能卡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生公交卡只包括哈市在校的中小学生,对于超过1.2米的幼儿园儿童怎么办理公交卡,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记者说存在这样问题的孩子是一个很大群体时,这位工作人员建议通过适当渠道呼吁一下,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家大型幼儿园工作了多年的张老师说,现在幼儿身高普遍增长,每年她所在幼儿园的学前班都有好几个超过1.2米的孩子;虽然难以全面统计,但这样的孩子在全哈尔滨市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让这些孩子承担和大人一样的公交票价显然有失公平。公共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应该忽略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