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6日电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筹备,以“构筑和谐香坊”为主题的中国·黑龙江第四届菊花展,将于9月8日在香坊区尚志公园举行,这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数量最多、品位最高的菊花博览会。目前,300多个品种、30多万盆待放的菊花已经把尚志公园装扮成花的海洋。9月8日,省市领导和群众近3000人将参加开幕式。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在寒霜将降、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菊花深得我国人民的喜爱,被古人列为花卉“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今天,菊花仍然跻身于我国十大名花之列。香坊区一直将菊花作为本区的象征,2004年以来连续举办菊展,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万人参观游览。
满园寒香笑霜菊傲金秋
本届菊展除将继续承扬历届菊展东北三省“规模大、数量多、品位高、品种全”的宗旨外,在菊花品种繁育、菊艺造型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力上都有新的突破。
一是创新菊花品种。在精品菊花的培育中,除继续保有我国独特的古典菊花外,还大量引进了近年来国际上菊花产业发展较发达地区的菊花新品,使精品菊花展示走上了国际化进程。
二是创新菊展造型。菊展造型制作上,在制作菊塔、菊龙等传统菊艺代表作品之外,大量设计了以“奥运标志性造型”为题材的作品,设计思想上充分引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紧扣时代主题,造型线条流畅,色彩运用得当,极富感染力。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在本届展会的组织过程中,香坊区与我国菊花产业较发达的上海、郑州、开封、黄河岸风景区,以及承办我国最大规模的广东中山小榄镇菊花促进会建立联系,获取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并就展会组织过程中“相互参与、相互支持”等问题达成共识,为黑龙江省菊花展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大景区错落卅万菊花争艳
本届菊展景区布置以北京奥运、构筑和谐、城市人文、回归自然为主题。共分四大景区、两个展区及三个销售区。不仅采用菊华摆盆展览方式,还采取菊花裱扎方式,制作多座大型菊花立体造型,增加人文因素,突出本届菊花展的主格调。本届展会将陆续展出菊花品种近300个,各色菊花30万盆,菊花盆景500盆。
第一景区:超越梦想
“因为梦想,所以奥运”是本届北京奥运会的倡导语之一,也是千百万奥运参与者的心灵写照。本展区意在鼓舞龙江健儿发扬拼搏精神,争取在本届奥运会勇夺金牌,实现梦想。
公园北门广场
在北门正中小绿地内摆放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制作五色草福娃造型五个。主门两侧与环路入口间,摆放两条菊花龙,在赵尚志塑像附近摆放菊花展台。
第二景区:追逐理想
“构筑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项建设的核心目标,本景区通过全园主景观“蒸蒸日上”体现龙江人民为达成这一核心目标而勇往直前,通过不懈努力,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公园西部广场
该景区主要以大型菊花立体造型为主,采取裱扎方式,创造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制作了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及五环标志。
此展区的主景观是题为“蒸蒸日上”的一组7米高的“海螺”菊花裱扎艺术作品,配以4个4—6米高的菊塔,直径8—10米的菊伞,气势磅礴、色彩斑斓。
第三景区:都市印象
以“菊花墙”为依托,结合“鸟类投食点”、热带鱼观赏区、精品菊花展区、五色草立体造型等人文景观营造蓬勃发展的“都市印象”。
公园南门两侧菊花历史文化墙
此展区南侧部分以“母爱”雕塑为中心,沿两侧摆放菊花工艺盆景造型,制作菊花水族箱造型一个,配合观赏鱼、鸟展位,营造“鸟语花香”的城市景观。
南门入口处人工湖湖面上摆放五色草立体造型“三潭映月”。
展区东侧教师楼菊花墙前制作编钟、鼓乐等造型。
通往湖心岛拱桥前制作“天女散花”工艺菊花造型。
第四景区:妙笔天成
本景区以假山、河汊为依托,旨在营造“自然”、“回归”的意境,人在其中,与周围的一花一木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画面。
公园假山及周边广场
用悬崖菊来点缀假山山石,假山前绿地制作一座8米高的菊花风车造型,绿地中制作三到五组“福猪”菊花裱扎造型。
精品区
精品区位于尚志公园东南角,在此展区内,有来自国内外精品菊花200种2500盆,此处将陆续展出来自我国开封、武汉、上海、小榄、昆明等地以及日本等国家近年来培育的菊花新品近三百种。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菊以及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国华系列”、“清见系列”都将一一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此外,为丰富菊展内容,提高文化内涵,提升菊展品位,菊展期间将推出插花比赛、盆景比赛以及菊花摄影及书法大赛等娱乐项目,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等。可使众位宾客一睹菊花风采,感受秋菊风骨。
新香坊展新气象新菊展迎众宾朋
中国·黑龙江第四届菊花展是新的香坊区成立后举办的首次大型菊花展,也是香坊区打造“经济强区、靓丽城区、和谐新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今后,香坊区将继续发扬菊花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全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团结务实、创新争先,早日实现“经济强区、靓丽城区、和谐新区”的奋斗目标,让香坊区的天更蓝、树更绿、花更香……
菊展历界回顾
第一届菊花展于2004年9月9日至10月9日在香坊区尚志公园开幕,主题为“万菊迎国庆、花香满龙江”。主办单位为哈尔滨市政府、黑龙江省建设厅。菊花品种达200多种,菊花20万盆,共有4万人次参观菊展。
第二届菊花展于2005年8月28日至10月4日在香坊区尚志公园开幕,主题为“传承菊花文化、品位都市生活”。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政府、黑龙江省建设厅。菊花品种达210多种,菊花25万盆,参观人数6万人次。
第三届菊花展于2006年8月28日至10月8日在香坊区尚志公园开幕,主题为“打造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政府、黑龙江省建设厅。菊花品种达200多种,菊花28万盆,共有15万人次参观。
菊花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菊科植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且毒副作用极小。《本草纲目》中说菊花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菊花“可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记载:菊花“为清凉性发散风热药,功能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主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等。”这说明,菊花从古至今都在作为药用,对治病、强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绿树鲜花处处美打造绿色新香坊
2007年以来,香坊区在靓丽城区建设中,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园林绿化工作,通过政府组织、部门配合、区街同创、社会参与、机制推动等措施,使各项工作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开创了全区园林绿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2006年10月,原动力、香坊两区合并为新的香坊区。两区的合并,标志着新的香坊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各项绿化指标偏低、可绿化区域较少等难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快园林绿化工作摆到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高度,把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建设靓丽城区的重要抓手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集中精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把绿化建设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体现以民为本观念相结合的目标要求。在绿化建设中,香坊区始终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的建设理念,树立精品意识,全力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建设时以乡土树种为主基调片植成林,配合点缀常绿乔木、珍贵树木、彩叶树种,向大组团、大色块要效果。工程建成后品位突出,特色明显,大气但不粗糙,细致但不做作。按照规划,2007年实施了“三园、四路、四绿、一展和街路及庭院达标为重点的五大工程”,即公园建设工程,街路绿化建设工程,庭院建设工程,彩化、美化工程及菊展亮点工程。全年计划新增绿地75万平方米,计划植树15万株。
建设三大新公园绿化休闲好去处
丁香园位于保健路与旭升街交汇处,占地36216平方米,是香坊区今年重点建设的一处特色游园项目,共计植树8068株。园内大面积片植丁香,丁香品种达39个,其中欧丁香、金叶丁香、朝鲜丁香等珍稀丁香多达20余个品种。园内专为青少年朋友开辟科普知识园地,栽植省内全部丁香品种,并利用宣传画廊的形式,多视角展示丁香的特色,为青少年朋友认识丁香、了解丁香、品味丁香提供场所。为建好丁香园植物景观,还在园内栽植山葡萄、串红、大花萱草、景天等垂直绿化彩化植物,为游园增添了观赏性。配以常绿树木、彩叶乔木点缀,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色彩艳丽,形成春夏观花、秋季观叶观果、冬季观景的几大风景线。正门入口处栽植有数棵暴马“丁香王”,树高7米,树冠冠幅达4米,成为园内的标志性景观植物。如此高大的丁香树落户哈市,尚属首次。丁香园内设有园路、雕塑及各种休息设施,市民在此流连忘返。
开放式公园黛秀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公园主景观是占地1.8公顷的黛秀湖,湖水最深处3.5米,浅水区平均深度1.2米,储水量3.6万吨,是东北三省最大的中水人工湖,湖水来自上游哈啤松江分厂排放的中水,多余水量将流入马家沟河,作为马家沟河的清水水源。夏日常见儿童在湖里戏水游玩,老人在岸上微笑观看,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俄罗斯风情园位于香坊区成高子镇东南5公里的阿什河畔,总面积约66.7万平方米。风情园从总体规划上体现俄罗斯传统风格,以俄罗斯著名古典建筑为原型,建筑由内而外乃至质地、色彩体现俄罗斯文化特色。整个公园共分七个功能区,分别为:园区入口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俄罗斯俱乐部;文化休闲区;农业观光区;娱乐运动区;原生态区。美妙的风光、热情的服务,让游客不出国门即可体验异国情调。
抓住四条主干道条条道路镶绿边
南直路景观大道。南直路(公滨路—汉水路)地处城区边缘部,绿地面积26000平方米,是香坊区的一条重要干道,是会展路线必经之路。整项工程共计植树1215株。道路中央分车带内引栽核桃楸、黄槐、京桃等树种,以黑松、樟子松、桧柏等常绿乔木点缀,成为代表哈市形象的重要干道之一。
电塔北街景观大道。电塔北街(三大动力路—公滨路),绿地面积26253平方米,是连接香坊区南北部的重要干道。电塔北街共计植树4900株。在建设时,更新路侧行道树,按原有绿化风格进行补植,在电塔桥下栽植桧柏、李子、丁香等植物品种,同时对桥体进行垂直绿化,栽植牵牛花形成绿中带花的“绿面”遮盖桥体,给桥体和街路增添生机。
通乡街景观大道。今年,香坊区对通乡街在以往全面改造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更新路侧树木,密植成林,在路侧空置绿地内栽植山桃稠李、山梨、暴马丁香等树种,使整条路绿荫成片,树美花香,大幅提升了街路的绿化品位。通乡街共计植树1114株。
三大动力路景观大道。三大动力路是连接香坊、南岗两区南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干道。香坊区今年再次对该路加大投资力度,补植行道树,更新枯死树,全面提升道路绿化品种。共计植树710株。
2007年香坊区补植街路86条,在保持街路原有绿化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按同树种、同规格进行补植,为增加街路植物品种,在个别街路引栽新树种,共计补植树木8107株。
铺设三大绿地绿意点缀香坊
健康路路侧绿地,位于健康路与三合路交叉口处,面积2000平方米,运用常绿树及花灌木来表现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效果。共计植树844株。
保健路路侧绿地,位于三合路与保健路交叉口,面积1300平方米,树种选择上主要采用本土树种,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相变化来达到三季有花果,四季可看绿的效果。共计植树303株。
哈平路路侧绿地。位于哈平路道路两侧,面积4万平方米。以水腊和红瑞木梯次栽植,在路侧护坡处组成波浪式的绿篱模纹,远观宛如流淌的绵延清泉。路侧共植树154株,栽植丁香25685株,构成独具哈市特色的“丁香大道”。
闽江路路侧绿地,位于闽江路南侧,面积5585平方米。绿地规划采用耐修剪的植物围合空间,增加行道树,树种为花楸。利用灌木集合成体积较大的球,配置剪型榆树,点缀常绿树和观色灌木,共计植树898株。
垂直绿化彩化香坊五彩缤纷
为迎接第十八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召开,2007年,香坊区开展了垂直绿化彩化建设,对中山路、公滨路等13条街路,动力广场及59中学等3家单位庭院进行垂直绿化;对丁香园、尚志公园两个公园,动力广场、日月广场两个广场,南直路环岛、公滨路环岛、中山路环岛3个环岛及哈平路、红旗大街、三合路实施彩化建设,栽植串红、玉簪、彩叶草、五色草等彩化品种17798.48㎡,1717222株,摆盆花1082盆,设置花坛、花钵、吉祥葫芦等彩化造型578组,其中栽植宿根花卉1260329株。通过垂直绿化和彩化建设,巩固了春季绿化成果,提升了城区绿化品位,增加了绿化覆盖率,彰现了园林城区特色。
实施全程管控巩固绿化成果
为确保市区重点绿化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香坊区对重点绿化建设工程进行了全程监管。在招投标阶段,为确保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成立了由区纪检委、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园林办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绿化建设招投标工作组,对参与工程招投标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验,凡“五证一书”不全者坚决不准参与香坊区2007年绿化建设招投标。在施工中,聘请专业监理队伍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管,区园林办成立监管小组管理、市动植物防疫站检疫、市指导组指导管理,四级监管层层把关。此外区园林办根据施工情况提出“九不准栽”要求,即坑穴不合格不准栽,土壤达不到植物生长要求不准栽,树木土坨不达标不准栽,伤根破皮树木不准栽,树木径级不够规格不准栽,分枝点未按规定要求不准栽,冠形不够丰满不准栽,植物有病害不准栽,未经过植物检疫不准栽。按此要求共清退不合格苗木2000余株,用风镐挖坑420个,苗木检疫率达100%,新植树木成活率达98%以上。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香坊区重新设立园林病虫害监测点,绘制监测图,清晰标定全区的街路和庭院。建立园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组织机构,制订规章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园林病虫害动态网络化管理。以区园林办所属各基层单位为主体形成专业园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网络系统,以驻区单位、物业居民小区为主体形成群众园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网络系统;以绿化招标建设街路建设单位为主体形成标段园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网络系统,通过这三个网络系统的建立,形成了全区的园林病虫害测报防治网络系统,由于措施得力,全区从未发生过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事件。
进入7月以来,哈尔滨市连续多日高温少雨,城市绿化树木严重缺水。香坊区高度重视此次旱情,在市城管委下发开展抗旱浇水紧急通知前,已将7月14日—7月31日定为抗旱保绿重点阶段,集中资金和人力物力,派专人负责管护城区的浇水质量。在浇水工作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调整时间,采取早晚浇水,避开中午12点至下午2点的暴晒时段。二是用配有农药的稀释水对针叶树进行洗冠。三是将公共绿地列为抗旱护绿的重点地段,同时采取区街联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联动的方式,使全社会都参与到抗旱工作中来。
绿色文明和谐香坊
全区共完成新植树木189217万株,新增绿地81.71公顷,超过了市下达全年植树15万株,新增绿地75公顷的指标任务,在全市首家实现新增绿地新植树木双报捷。通过园林城区的建设,大大改变了全区的城市面貌,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有力提升了城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了香坊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了香坊区的绿色文明、绿色文化,全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得到了更加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