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走进我心灵的班主任
2007-09-07 15:19: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贺英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7日电 今天,宋维威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下面是宋维威老师学生王颖的演讲,讲述了一个走进我心灵的班主任宋维威的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王颖,是宋维威老师的学生,我汇报的题目是:《走进我心灵的班主任》。

  老师,陶冶情操,启迪生活,教授知识,他们是成长的阶梯、进步的摇篮、人生的航标,很多人都会问:是谁走进了我们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是谁扬起了我们色彩斑斓的心灵风帆,是谁滋润着我们渴望爱的青涩心田。这时,我们班所有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宋维威老师。

王颖

  说起我和宋老师的渊源,还真有些特殊。其实,我在初一和初二时,并不在宋老师班,那时,宋老师只是我的英语课任教师。

  初一的一次数学课,我胃痉挛的老毛病又犯了,钻心地疼,顺脸淌汗,浑身发凉,跑到卫生间吐了起来。这时,宋老师走过来,问明情况后,把我扶到了办公室,她马上脱下自己的外衣裹在我的身上,转身就给我冲了一杯红糖水,放在手中让我喝下去,又轻轻地抚摸我的头,我抬起头,她在看着我,那眼神满是急切,饱含爱怜,就像妈妈在看自己的女儿一样。老师说:“你先休息,等一会再回去上课”,就急匆匆地又去上课了。喝着暖暖地红糖水我在想:如果我也能在宋老师班,那该有多好呀。从卫生间到办公室期间,也就是短短的2分钟,也正是这短短的2分钟,宋老师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初二的一次学习交流会,我是学年第二个发言的,当我讲到,我的家庭条件不好,要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时,宋老师红着眼圈离开了会场,她哭了。这时,我有一种感觉,老师和我的心贴得太近了,她是如此的感性,如此的善良,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到她班去。

  从此,我怀着一颗感激和好奇的心,开始注意观察宋老师是怎样走近我们的。我发现,她有一张笑脸,总是高高兴兴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学生的事情;她有一辆自行车,每天忙忙碌碌地赶往学生的家里。

  我们班的杨阳同学,从外地来到二中上学,生活很节俭,为了省钱买书,总是不吃早饭。老师发现后,就经常在早自习悄悄地塞给她一包煎饼或一袋面包。杨阳告诉我,在她的记忆中,老师骑自行车带她去看病,那艰难而缓慢地在路上前行的身影,就是开启她心灵的钥匙;老师那对她不同寻常的十多次家访,就是走进她心灵深处的最好见证。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从初一到初三,我搬了10次家,厌烦极了,每次宋老师都来安慰我,从那时起,宋老师走进了我的心灵,我的喜怒哀乐从此就和老师有了联系。是啊,一个独自求学的小女孩,在这座城市里,她举目无亲,内心的苦闷、心灵的孤寂她能向谁诉说呀,她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正是宋老师伸出援助的双手,张开温暖的怀抱,安慰她、帮助她、走进她,这看似平凡的一件件小事,却折射着一位师者的伟大!

  在此期间,我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了宋老师班,正式成为她的学生,在我激动万分、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也开始从零距离感悟老师。

  她不但是一把开启我们心灵的钥匙,而且是一位谦和、真挚、守信的朋友。

  我班有个孔令怡,一上课就爱去厕所,宋老师上课时,他很少请假,只要是其他课任老师上课,说不上什么时候,他就会把手举起来,请假去厕所,弄得课任老师呀一点招都没有,多次找到宋老师反映问题。经过几天的观察,老师证实他真有这个毛病,就在全班提出来了,她说:孔令怡,你为什么上课总上厕所呀,我想你是一半真有病,一半不愿意上课吧?但过后,孔令怡还是老样子,老师就给孔令怡妈妈打电话,从电话中老师得知,原来孔令怡确实有胃肠病,而且非常严重。第二天早自习,老师对我们说:我要和大家澄清一件事,咱们班的孔令怡总上厕所,确实是因为他有胃肠病,孔令怡同学,我误解你了,对不起呀。其实,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并不需要老师对我们道什么歉,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给我们一份理解就足够了。宋老师就能做到这一点,她怀有一颗平常心,放得下架子、丢得下面子,向我们道歉,不但没有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反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我们这些花季少年,尤其是女孩子爱美、爱打扮、追求时尚,这是我们的天性。从2005年10月开始,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班的部分女同学悄悄地把发式剪成了直板“刘海儿”,很“靓丽”、很“时尚”,甚至可以用“COOL”来形容,虽然“刘海儿”与学生的身份有些不符,并遮挡视线,影响听课,但我们都想换成这样的发式。面对这种趋势,老师以一个朋友开玩笑的口吻,给我们讲了一段她的亲身经历,她说:我年青的时候也留“刘海儿”,那是因为我的额头有一个痣,要用“刘海儿”挡起来,所以我在想,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在用“刘海儿”隐藏额头的缺陷呢?在平等、轻松的玩笑中,老师就把我们的“刘海儿”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老师包的粽子特好吃,我和刘育萌、刘欣馨、王栾同学,几次磨老师要到她家吃粽子。老师说:“马上要中考了,五月节就不要去了,但我会把粽子包好,留到中考前来吃,也好为你们加油”。中考前,老师果然兑现了她的诺言,把我们几人叫到了家中,为我们倒上了她自制的绿茶,端上了我们盼望已久的粽子,那粽子太好吃,这里面的情又太浓了。其实,我们都明白,老师是想借粽子的谐音,让我们都能中状元。借老师的祝福,我真的中了,我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一中的实验班。她就是这样,心里装着学生的每一件事,装着对每个学生的真情,她把每个学生都装在心里,托在手中,高高举起!

  宋老师是我们的心理医生,她抚慰我们心灵的伤痛,校正我们理想的航向。

  我们班的邹晓萌,8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又患上了乳腺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过早的单亲经历和生活压力,使她变得敏感而自卑,即使上了初中,她孤僻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常常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班级角落里,不愿参加班里的任何集体活动,不愿与任何一个同学交往。在她的眼里,天空永远都是灰色的。

  老师很快发现了晓萌的异常,她问晓萌有什么理想,晓萌摇了摇头。老师开导说:一个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哭;你对它笑一笑,它同样会回报以快乐,如果为了理想而努力,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老师发动全班同学主动接触、关心晓萌,又从家里拿来女儿的衣服给她穿,还为她添置了一些学习用品。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晓萌的脸总是又黄又瘦。老师领着她到医院检查,并买来牛奶、鸡蛋和罐头为她补充营养。听说乌鸡的补血效果好,老师就赶紧买了两只给她送去。

  从那以后,晓萌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爱笑了,变得阳光了,小脸也变得红扑扑的,融入到这个温暖的集体之中,而且她学会主动关爱他人了。同学们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哪位同学有了困难,她都尽己所能去帮忙。晓萌说,是宋老师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们这些“花草”,经她修枝剪叶,学会了用爱的眼光看世界,在她身后,走来的是一群阳光般的少年。

  孙传坤全家煤烟中毒后,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为他捐款;于海洋劝说妈妈把自家正在出租的平房收回来,借给孙传坤家;孙传坤出院后,段成金又主动把他领回家和自己住在一起,两个人互帮互学,情同兄弟,双双考入第一中学。

  我在想:是谁让我们如此的快乐开朗、幸福健康,是谁让我们如此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我要说:是宋老师,是她在我们心田里不停地播种希望!

  宋老师就是一位慈爱的大家长。她公平公正,为我们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三年一班,每名学生都能轮流当一周班长,就职前写下自己的誓言,任职结束后,老师组织大家总结讲评,提高同学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她循循善诱,用目标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在我班的墙壁上,挂着《目标激励表》,上面有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每次考试结束后,老师会帮我们逐人逐科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找课任教师补课;她极具亲和力,能调动所有家长的热情,老师会经常地、区分不同层次地召开家长会,使我们的父母养成了陪读、沟通的好习惯;她有使不完的教育教学方法,经常自己掏钱给我们买奖品,我班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装有老师送的笔记本、练习册、小词典等小礼物。

  作为一位大家长宋老师也有要求。有时她的要求特别高,她不允许我们对学习有丝毫的懈怠,对考试有些许的马虎,对老师和家长有一点的不敬;有时她的要求特别低,哪怕你的学习成绩只提高了一分、两分,哪怕你只给她打一个电话、说几句心里话,哪怕你只送给她一张小小的贺卡、几句温馨的祝福,老师的脸上都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这个大家庭,是倾诉心声的接收器、是人生远航的加油站,是我们永远的快乐老家!

  宋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她对我们的爱是无声的,有时只是一个微笑的眼神,有时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只是一次轻轻地抚摸,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爱的细流,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荡起层层涟漪。

  那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冬日午后,那是一节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自习课。老师轻轻地走进来,在教室里巡视着,她停下来,站在了程金普的身旁,那红肿的耳朵吸引了她的目光。老师低下头,她轻声问:“耳朵是不是冻了?”“嗯,没事,老师!”程金普又埋头复习功课。老师突然走了出去,很快,就拿着一盒冻伤膏回来了。站在程金普的身旁,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药膏均匀地涂抹在他的耳朵上。

  那一刻,教室里安静极了,就连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到。一个学生抬起了头,又一个学生抬起了头,大家都抬起了头,看着老师那么耐心地抹着,那么轻柔地抚摸着,此时,一种强烈地心理共鸣让我们立刻想起了一个词——“妈妈”,对,老师就是——“妈妈”!

  2005年,我们班的史柔竺因红斑狼疮住进了医院,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老师到医院探望时,主治医生告诉她,15岁的史柔竺得的是不治之症,恐怕时日不多了。史柔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一向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她。这样的好同学竟住进病房,可能就要离开温暖如春的班级、放飞梦想的课堂、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们看不见她活泼可爱的身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

  从医院回来,老师含着眼泪连夜起草了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为史柔竺捐款,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留住史柔竺那柔弱如丝的生命。同时,每天她都抽出一点时间到医院看望史柔竺,鼓励她振作起来,与病魔作斗争,早日康复回到课堂。

  2005年9月,史柔竺最后一次住进医院。老师知道,这次她可能再也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了。为了让史柔竺在弥留之际没有遗憾,老师到百货大楼精心挑选了十几样水果,每样都选两三个,想让史柔竺把没吃过的水果都尝一尝。同时,她组织全班同学到医院去看望史柔竺。那一天,病房被挤得一点地方都没有,我们只好把史柔竺的病床推到了医院的大厅里。班长把全班同学送给她的一个大布娃娃轻轻地放在史柔竺的胸前,希望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能够永远陪在她的身边。史柔竺一边轻轻抚摸着布娃娃,一边慢慢睁开肿胀的双眼,仔细凝视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仿佛要把所有的人都记在心间。此时此刻,面对触手可及的死亡,史柔竺依然乐观,她对老师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咱班的教室里飞翔,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漫步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里。”转过头,她请求母亲:妈妈,您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我可能没有机会报答了。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等到初三毕业时,您一定代我给老师和同学每人买一件礼物,他们对我实在是太好了!

  2005年9月30日,史柔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走的特别安祥,浑身都是她喜欢的紫色。史柔竺没有带走遗憾,因为在她有限的生命里,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无尽的关爱,她是带着最喜欢的紫色飞往天堂的,那里一定有她向往的“紫色世界”!

  甘洒春雨润蓓蕾,于无声处留芳菲。三年来,宋老师就像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疼爱我们。风来了,她是一棵不摇的白杨,让我们在她的枝间稳稳地做巢;雨来了,她是张开的羽翼,让学生在她温暖的身旁,幸福啁啾,永不倦怠。

  宋老师,在这里我想说,虽然我们在一起才短短的三年,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没做够您的学生,我们想一辈子都做您的学生!前几天,全班同学送给您两份最珍贵的礼物,那是一本相册,里面有全班同学的照片,我们希望您把每名同学都镌刻在脑海里;还有一份,就是一篮子桃和李子,我想这是对您最好的褒奖,虽然我们就要飞走,但您不会寂寞,会有一批又一批像我们一样的孩子来到您的身边,得到您的呵护,您的将来,必将桃李芬芳,春色满园!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