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9月10日电 2007年9月11日,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蝶》将走上首都耀眼、恢弘的舞台,在保利剧院连演10场,正式拉开全球巡演的序幕。
10载孕育,3年破“茧”,似乎注定了一个化“蝶”的美丽结局。事实正在沿着这样的轨迹向前运行,《蝶》剧尚未首演即被贴上了“世界级中国音乐剧”的标签,令各界满怀期待;剧中蝶人的装扮已经衍生出“蝶之尚”品牌服饰试水,在T型台上大秀风采;北京、深圳、广州、东莞、哈尔滨、上海、杭州、香港、澳门,首尔、东京、伦敦、巴黎、纽约以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蝶》剧全球巡演的日程已经排得满满的……
探寻哈尔滨音乐城奉献的这一世界级音乐剧巨作的运行轨迹,人们会感慨万千,震撼、惊喜之余也会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破“茧”提要(一)
中国原创
多少年来,美国百老汇在中国几乎是音乐剧的代名词,百老汇的音乐剧是一个产业,从投资到生产到市场推广都有一整套模式;2003年,国内曾主办过一次高规格有关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论坛,包括百老汇等一些国内外音乐剧产业大鳄在会上曾断言:中国想要制作出世界水准的音乐剧要等20年!
中国做音乐剧从头算来也有近20年的历史,但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国际水准的音乐剧。进入21世纪,来自大不列颠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正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使这里成为一个日益扩大的国际音乐剧剧目汇集之地,而中国音乐剧却成了看客。
3年前,松雷集团作出战略调整,确定进军文化产业。在北京,当松雷集团董事长曾庆荣含泪听完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心中沉淀、酝酿了近10年的鸿篇巨制《蝶》的构思后,决定用成熟的投资观念、市场观念,打造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2005年,以《蝶》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北京松雷文化传媒及中国松雷蝶之舞音乐剧团成立,曾庆荣与李盾开始联手打造中国原创音乐剧。他们坚信:只有民族化的文化生命力,才能复活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图腾与生存意志。
从一开始,《蝶》剧就是按照中国第一部与世界级音乐剧接轨的模式进行打造的,特别是绝对堪称世界级的加拿大、英国、中国三方主创班底联手,为全剧成就经典奠定了扎实根基——
音乐剧史诗之作缔造中国经典
《蝶》剧最早完整露面是7月27日-8月1日在东莞进行的试演,结果立刻掀起了一股浓烈的文化热潮。在年演出上座率仅为24%的东莞玉兰大剧院竟然是场场爆满,每场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都会全体起立,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演员的谢幕演唱,有节奏地集体鼓掌喝彩长达10分钟以上,甚至在演员二次谢幕之后许多观众还是迟迟不愿意离去。今年6月5日,距《蝶》剧北京首演尚有三个多月时间,北京保利剧院票房便“爆”出第一大单,一个著名服装品牌负责人携50万元现金当场购买了464张单价1080元的VIP门票,准备送给自己的客户,几乎将该档价位的门票一扫而空。《蝶》剧之热,可见一斑。
《蝶》剧如此让人震撼是因为她是10年孕育、3年破“茧”的呕心沥血之作,更因为担纲蜚声世界的音乐剧佳作《巴黎圣母院》原班主创的吉勒·马修、韦恩·福克斯、阿兰·罗尔提、岱恩·查尔斯分别担任总导演、执行导演、灯光总监和编舞设计,再加上多媒体设计奥立弗、剧本医生吉昂·巴尔伯,这些国际大师联袂国内顶级音乐剧制作人李盾、音乐人三宝、编剧家关山、舞美大师苗培如、服装造型大师韩春启,组成了国内迄今为止第一支超豪华的世界级创作团队。要知道,《巴黎圣母院》1998年在巴黎首演时就创下了400万观众纪录,赢得了无数荣誉,是绝对的世界音乐剧经典之作。
《蝶》剧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老爹”与“老酒鬼”的感情纠葛等等都是在一个名为“世界的尽头”的空间里展开的,其总造价就超过1500万元;舞台上运用的所有灯光设计均是量身订做,共计500多盏,其中LED灯多达200余盏,总耗资近千万元;整个舞台平面面积与立面面积合算后将近4000平方米,创造了国内第一,在国外都极为罕见。执行导演韦恩·福克斯兴奋地说:“我从事音乐剧几十年,这样的舞台效果还从来没有见过,特别是每场演出都是高水准的乐队现场伴奏,这是《巴黎圣母院》也不曾做到的。无论如何,《蝶》剧都是中国人做的世界级音乐剧,完全是一部史诗!”
破“茧”提要(二)
“蝶”品牌
从2002年《悲惨世界》在中国创下连演21场的纪录,到2006年《狮子王》在上海持续演出103场,《芝加哥》、《剧院魅影》、《猫》等优秀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和社会效应。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音乐剧在中国的上座观众已经超过百万人次,已有10部国际音乐剧在中国演出近400场。
曾庆荣敏锐地感觉到,要想使《蝶》能够形成美国百老汇式的长年演出规模,为广大音乐剧迷奉上一场永不落幕的奢华视听盛宴,就要打破中国音乐剧在国内市场的尴尬和沉默,凭借独有的《蝶》资源和优秀的市场运作经验,全力打造与世界优秀音乐剧比肩的“蝶”品牌。
2005年4月11日,庞大的“蝶”品牌塑造工程开始——组成了国内迄今为止第一支超豪华的世界级创作团队;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专业音乐剧团,在全国发掘顶尖音乐剧人才;“蝶之尚”品牌服饰开启了“蝶”品牌衍生产品大放异彩之门……
曾庆荣对“蝶”品牌的塑造有着清晰的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充分的市场手段赢取市场,这是成功推进“蝶”品牌塑造的机制基础。
《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部剧作,其运作背后体现的是中国音乐剧创作发展模式的破土,是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快速提升,更是一个依托音乐剧的王牌品牌的曼妙起舞——
“《蝶》效应”中起舞的“蝶”品牌
当蝴蝶飞过沧海,翅膀散发着光芒,就实现了生命的绽放与重生。如果说,舞台上的《蝶》演绎了凄美的爱情故事,现实中的《蝶》则托出了“《蝶》效应”。
在《蝶》剧总导演吉勒·马修看来,音乐剧是社会转型后大工业化背景下的产物,被引入中国后却没有按照工业化的流程运作,这是近20年来中国音乐剧一直难有起色的根源所在。《蝶》剧的创作过程完全和国际接轨,按照工业化的制作观点和制作流程来打造,构建了全新的音乐剧生产流水线,为国内的音乐剧制定了标准,为催生和培养更多能够成为经典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剧作品培育了扎实的根基。这种不断成熟的理念使得《蝶》剧在二次创作上脱离了国内音乐剧早期的幼稚无味,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完美的轮廓。
在这种效应中,《蝶》剧成为国内第一部由专业音乐剧演员担纲主演的音乐剧作品。松雷文化传媒不仅斥巨资建造了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中国首座音乐剧产业基地,还组建了中国第一家由文化部批准的专门从事音乐剧制作的艺术团体——中国松雷北京蝶之舞音乐剧团,聘请法国专家Pierre Pradisnat等多名国内外音乐剧专家,对40余名骨干成员进行了两年多的专业培训,进而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音乐剧人才培养管理方式,为音乐剧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提升设立了一个标尺,为今后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当艺术范畴的“史诗之作”与专业领域的“《蝶》效应”完美契合在一起的时候,品牌优势便会绽放出无限的光芒。可以说,中国音乐剧领域的“蝶”品牌就此浮出水面,随着《蝶》剧的全球巡演,“蝶”品牌将不断释放出难以估量的巨大能量。9月5日,在《蝶》剧全球巡演发布现场,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薄涛率先在北京秀台上推出了“蝶之尚”品牌服饰,实际上已经开启了“蝶”品牌衍生产品大放异彩之门。
破“茧”提要(三)
资本力量
曾庆荣这位中国商业女强人在决定投资音乐剧产业之初,便对国内外音乐剧市场有过深入的调研和清晰的运作思路:将资本力量、传媒力量、国内外创作力量和市场营销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网络,因势利导地把《蝶》市场做得更快、更大、更好。同时,将松雷集团在其他领域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以及运作经验,带到音乐剧产业中来。
《蝶》整合了北京松雷文化传播公司的音乐剧创作生产资源、东莞玉兰大剧院的先进设施设备、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的艺术院线营销资源,以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宣传平台资源。来自哈尔滨大资本的成功运作,在国内演出市场开启了“松雷资本运作模式”。国内许多专家认为,《蝶》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演出市场一个大的整合时代已经来临。
《蝶》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接轨国际舞台的大手笔、大制作,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没有人怀疑,这其中的决定因素是资本力量——
哈尔滨资本改写中国音乐剧历史
在《蝶》剧之前,音乐人三宝尝试过做小成本的音乐剧,巡演起来很省事,甚至不需要太多灯光,演员不超过10个人,但是,他逐渐感受到音乐剧成本低根本做不出精品来,更别说在世界音乐剧领域找到一席之地。10年前策划、制作过音乐剧《白蛇传》的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更是深有同感。于是,制作出惊艳世界的鸿篇巨制,占领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进而全面走向世界舞台,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期待。
资本是让艺术理想从梦想走向现实的“加速器”。在《蝶》剧全球巡演的发布现场,执著音乐剧几十年的李盾动情地表示,《蝶》能破“茧”,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来自哈尔滨的一位非凡女性,她就是《蝶》剧的出品人、松雷集团董事长曾庆荣。3年前,是她的远见卓识让松雷和中国音乐剧紧紧地走到了一起。
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品风靡世界,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如此紧密地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产品创意的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蝶》剧的诞生便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松雷集团在二次创业中从冰城进军首都、试水文化产业便有了清晰的注解。“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是曾庆荣信奉的古训。至于如何得以实现,她希望找到的是一个实在而有效的支点,最好是一个足以让松雷全体同仁感受到至高荣耀的传世佳作,于是,与《蝶》剧一拍即合。正是信念的支持,松雷不惜巨资6000万元,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展身手;正是感恩的回报,松雷不吝长线投资,打造了一条龙的中国音乐剧创作生产模式,就此书写了全新的历史,转型靠拢国际的文化产业收获硕果。
破“茧”提要(四)
城市名片
按照国际惯例,一部优秀的音乐剧可以连演上千场甚至几十年而不衰,其间的城市艺术品位效应和经济利益效应都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去衡量的。《蝶》剧即将全球巡演之际,围绕《蝶》剧的驻场演出争夺似乎已是暗流涌动,未来哈尔滨是否会成为《蝶》剧驻场演出的大本营,正在成为众多人士关注的焦点。
过去,哈尔滨戏剧舞台上诞生过许多好剧目,但多半都是政府扶持,鲜有久演不衰的经典巨作。《蝶》这部到目前为止全国投资额最大的音乐剧能为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积极效应,已成为许多哈尔滨人士热议的话题。
有网民提出建议,将《蝶》永久落户哈尔滨会使我们逐步进入“国际音乐名城”的行列;有专家称,《蝶》不但会活跃和创造哈尔滨的文化氛围、商业市场,而且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蝶》将衍生出我们这座城市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
一个优秀文化品牌的诞生,形成热点乃是必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借力和受益。当曾庆荣强烈地期待《蝶》剧回归我们这座音乐城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回应——
《蝶》:哈尔滨音乐城新名片?
《蝶》剧是7月末在广东东莞首次试演的,东莞已经建立了国际音乐剧创作生产基地,立志打造“音乐剧之都”,自然对《蝶》剧异常倾心;上海最大的音乐剧专业社区“爱音客”固定会员高达20000多人,主要由具有消费能力的白领以上人群构成,对优秀的音乐剧作品需求旺盛;国内最大规模的音乐剧俱乐部——“蝶之舞·音乐剧之家”,正在北京投入运营,目标便是努力培育音乐剧观众,力图做大做强中国音乐剧市场,《蝶》剧是当然的推广对象。可以说,东莞、上海、北京以及杭州等地都在关注《蝶》剧的走向,对《蝶》剧驻场演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说到音乐剧的驻场演出,不能不提成都的文化名片——音乐剧《金沙》。据介绍,出自三宝之手的音乐剧《金沙》总投资只有1600万元,但两年时间里除了巡演国内外,已经在成都演出了近600场,其八大看点:音乐过耳难忘、剧情缠绵悱恻、演员实力非凡、场景美轮美奂、音响世界一流、服装华彩斑斓、灯光如梦如幻、舞蹈张力十足,被成都人和国内外旅游者津津乐道,成为代言一座城市的文化理想之作;作为旅游娱乐大剧更是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和好评,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目前,有着音乐城美名的哈尔滨,恰恰没有一部可以凝聚和体现哈尔滨品格和气质的城市驻场大作,在人们领略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和《金沙》等剧作对于城市文化底蕴和品位的深入开掘后,似乎更会认同把《蝶》剧这样与哈尔滨有着血脉联系又可以被世界所认同的传世佳作留在哈尔滨。
《蝶》剧虽然取材于梁祝故事,“孵化”于北京的松雷音乐剧产业基地,但是,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出品人曾庆荣和制作人、艺术总监李盾都来自哈尔滨,用曾庆荣的话说,《蝶》剧不仅反映了哈尔滨人做事的气度,更代表了哈尔滨精神,所以,她急切地希望《蝶》剧能够成为我们这座音乐城新的名片,让哈尔滨一年四季都回荡着音乐剧的动魂歌声,向世人展示东方百老汇的特有魅力。事实上,2005年12月,松雷蝶之舞剧团全体演员就曾来到哈尔滨,在第八届哈尔滨国际滑雪节暨首届松雷文化节开幕式上演唱了《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多首世界著名音乐剧选段,在晚会上大放光彩,赢得了冰城市民满场热烈的共鸣。那时,三宝等音乐人就曾表示,哈尔滨注定与音乐剧有缘……
相关链接
《蝶》剧情梗概
故事使用了传统“梁祝”两人的名字和两人为真爱求索的精神,但故事内容大不相同。
曾经想要变成人类的蝴蝶,因为遭到诅咒,变成以非蝶非人方式苟活于充满危险、压抑、阴暗迷宫中的蝶人。为了解除诅咒化为人类,蝶人的首领老爹筹划了一场婚礼阴谋,在“世界的尽头”将蝶人中最漂亮的祝英台嫁给人类,而祝英台对这场婚礼却表现得极为冷漠。
在祝英台新婚夜,桀骜不驯的流浪诗人梁山伯到来阻止了蝶人老爹的阴谋,但他与祝英台的爱恋却招来蝶人的集体阻拦,最后追求真爱、无所谓做人做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忘我地深情拥抱深吻,在熊熊烈火中交合——化蝶。
《蝶》大事记
2005年4月11日,《蝶》剧营销策划方案提出。
2005年7月23日,蝶之舞音乐剧剧团演员招聘启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演员招聘考试。
2005年10月20日,聘请法国专家Pierre Pradisnat、成星星来京给剧团演员上课。
2005年11月10日,《蝶》剧故事梗概英文版翻译完毕。
2005年11月20日,李盾与《巴黎圣母院》导演吉勒·马修上海会晤。
2005年12月2日,蝶之舞剧团全体演员前往哈尔滨参加第八届哈尔滨国际滑雪节暨首届松雷文化节开幕式。
2006年2月17日,曾庆荣和李盾到达英国开始为期14天的考察音乐剧之旅。
2006年4月6日,编剧关山完成剧本第一幕初稿。
2006年7月27日,总导演吉勒·马修偕夫人来京,商谈音乐剧合作事宜。
2006年9月20日,剧团演员角色考试。
2006年10月1日,《蝶》排演开始。
2006年10月19日,中国主创前往法国巴黎,参加为期7天的巴黎会议。
2006年11月25日,中外主创共同探讨并最终完成剧本场次表中法文定稿。
2007年4月4日,《蝶》剧媒体见面会(中方主创)。
2007年4月18日,《蝶》剧媒体见面会(外方主创吉勒、韦恩、岱恩)。
2007年5月14日,《蝶》剧媒体见面会(斯琴高娃探班《蝶》剧)。
2007年5月31日,总导演吉勒和制作人李盾应邀去北京舞蹈学院举办音乐剧专题讲座。
2007年7月2日,中国松雷·蝶之舞东莞音乐剧团成立授牌暨欢迎晚宴。
2007年7月27日,《蝶》剧东莞首演,共连续上演6场。
2007年7月28日,首届中国音乐剧高峰论坛在东莞举行。
2007年8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松雷文化签订框架协议,明确双方为音乐剧《蝶》的联合出品方。
2007年8月9日,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来访。
2007年8月30日,新浪播客首发《蝶》剧6分钟片花。
2007年8月3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松雷文化联合主办“北京电台DJ大不同”《蝶》剧演员选拔活动。
2007年9月5日,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蝶》剧全球巡演新闻发布会暨“蝶之尚”服装发布会。
2007年9月11日,《蝶》剧北京保利剧院全球首演,将连续上演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