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矢志不渝关注乡村教育 19载98位乡村教师走进省报
2007-09-11 10:08: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文庭 吴树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受表彰的乡村教师们与哈尔滨的小学生们亲切交谈。

  东北网9月11日电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本报都要举行“乡村教师奖”颁奖会,19年来年年如此,这已经成为报业集团一个盛大的节日。作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组织接待人员,笔者参加了每一届颁奖会的会务工作,结识了98位质朴的乡村教师,他们的事迹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本报矢志不渝关注乡村教育事业19年

  记得1989年本报决定设立“乡村教师奖”,当时,由报纸评选奖励农村基层乡以下学校教师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在全国是第一家。这项活动是老社长张国昌和当时的省教委领导共同创意,由报社出资、省教委评选,每届奖励5名乡村教师,每人2000元奖金。这个奖项的设立得到了省领导周文华、戚贵元和黄枫的赞赏,戚贵元和黄枫出任评委会名誉主任。

  “乡村教师奖”首届颁奖会在哈尔滨北方大厦举行。由于通讯不便,通知获奖教师成了难题。张国昌社长提出“三保险”的办法:向获奖教师本人、乡教委和县教委同时邮通知与拍电报,确保获奖教师准时来到省城。颁奖会的筹备比较匆忙,等笔者拿着通知赶到南岗电话局时已是夜间10时多了,笔者一路小跑拿着匆忙抄写的几页电报纸,七拐八拐来到地下室值机房交给发报员,听着莫尔斯电码悠扬、悦耳的“滴答”声,笔者的睡意也不知不觉袭上来了。

  “乡村教师奖”评选活动关注农村最基层、最薄弱的教育,19年来奖金标准呈“四级跳”式的提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里面凝结着报业集团历任领导的心血,他们的许多决策保证了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从第7届起,决定把获奖教师的奖金提高到每人4000元,第10届又增加到5000元。

  到了第18届,为进一步扩大“乡村教师奖”的社会影响,为尊师重教多出一份力,本报当时的总编辑杨殿军又提议把奖金提高到每人一万元。

  19年来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几年前,有的获奖教师连城里的生活设施都不会用。记得首届获奖教师王玉明年逾半百,来到省城住进北方大厦,他走在房间的地毯上是那样不习惯。晚上,笔者说你洗个澡吧,解解乏。半个小时过去了,笔者推门一看,他还在对着莲蓬头轻轻地蹑手蹑脚鼓捣,总是没有办法弄清冷热水开关如何打开,浴缸里始终没有水。第8届获奖教师中的两位女老师,宾馆的饭吃不惯,笔者和司机只好拉着她们跑到道外的粥铺里喝粥。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也反映在教师的生活上。第18届获奖教师鄂伦春女教师杜玉兰没接到报到通知,记者把电话打到嘉荫县乌拉嘎镇派出所,查到她的电话,她坐在金矿的家里就能跟记者通上电话。几天前,记者联系第19届获奖教师牛凤艳老师,她分别用两部手机跟我通话,记者还细心地叮嘱她来领奖带一部就行了,省得麻烦。第19届获奖教师陈香科每月工资2000元,比1989年时乡村教师几十元的工资提高了二十几倍,她真是由衷地感叹乡村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感叹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关爱……

  乡村教师渴望乡下的孩子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成长

  第2届获奖教师同江街津口中心校赫哲族教师尤玉镯,一家四口都是乡村教师。几年后,笔者陪外宾来到街津口,巧遇尤老师,他一眼就认出了记者,紧紧拉着记者的手,念念不忘地回忆在省城的难忘日子,言语诚恳地感谢黑龙江日报给他的荣誉,表示一定继续带领全家为农村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材。他领着笔者来到学校,细说几年来校舍、教学设备等的变化。

  第11届获奖教师泰来县大兴镇中心校柏文军老师最近来电话说,由于国家下拨资金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现在全县中小学的校舍已经由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许多学校教学也用上了微机。柏老师说,现在村级学校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急需年轻教师。

  说到期盼,柏老师说,有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总会有一天,乡下的孩子也会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快乐的学习成长。记者想,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