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关注哈尔滨过江交通 过江规划制定7年未实行
2007-09-11 10:44:1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1日电 “新车每天增加200多辆,过江桥却少了一座免费的,多了一座绕远收费的,千军万马都挤过松花江公路大桥……万一松花江公路大桥有个‘闪失’,怎么办?”10日,生活报刊发了关注冰城过江交通报道后,许多市民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过江难的问题。有关部门是否有一个过江的紧急预案?专家对此有何良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规划桥久拖未建

  早在2000年,随着江北的小区域开发,过江交通规划应运而生,过江隧道、地铁过江、新建桥梁等11项工程初现蓝图。2004年,呼兰“来了”,松北“来了”,哈尔滨的空间扩张得以实现,但过江工程除了环城高速路建成了四方台大桥之外,联系城区内江南江北之间的路桥不仅没能建设,还“少”了一座原本承担24%以上车流量的东江桥。

  记者了解到,按照哈市的总体规划,江南、江北联系的通道一共有11条,除了现有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四方台大桥、滨洲铁路桥、东江桥外,还规划了三环路两座江桥、二十道街江桥和经纬街隧道等。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除了城区内的桥梁被列为当年的重点工程,如“八路九桥”、“九路九桥”、“两路两桥”,新建了动力广场立交桥、和兴立交桥、康安立交桥、前进路高架桥、公滨路高架桥、道外十四道街跨线桥等大型立交桥之外,过江桥只是在环城高速路上修建了四方台跨江大桥,属于收费工程。与此同时,东江桥却“趴窝”了,造成的现状是,松花江公路大桥成了开车过江的唯一选择。如果松花江公路大桥有个“闪失”,如何解决车辆过江问题?

  交通功能要先行

  早在2004年,呼兰、松北成为哈尔滨的两个新区,哈市政府办公地点搬到江北时,过江交通设施的建设就被提及,但遗憾的是,因故过江规划再次被束之高阁。接下来,大修东江桥、松花江大桥拓宽、扩孔等应急工程措施也被以“资金短缺”等理由又一次搁置。

  四年前,记者就过江交通问题采访哈工大交通学院专家时,刘景星教授曾指出:“在交通方面,必须坚持功能建设先行,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记者了解到,按照当时的设想和规划,当年就应该启动二十道街江桥建设,到今年已经可以实现通车了。

  10日,哈工大交通研究所所长裴玉龙教授分析说,江北开发,两岸繁荣,过江交通是基础,只有过江通行方便了,车流、物流、人流才会集中,发展才有动力。过江交通建设的滞后已经有目共睹,当务之急只能切实把过江交通规划提上日程,摆上案头,快上大干,别让过江交通拖了城市大发展的后腿。

  环城桥收费偏高应降下来

  解决“过江难”,也是政府建设二十道街过江大桥的初衷。但,远水如何救援近火?从长远考虑是必须的,但给公路大桥找一个“替补队员”又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些工程竣工前的几年内,车辆过江的问题如何解决?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现在似乎还没有太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依托环城高速公路,靠四方台大桥来承担过江车辆的分流任务。

  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为了缓解公路大桥的交通紧张状况,环城高速路已经开始承担大货车的分流任务。但据统计,现在每天在环城高速路行驶的车辆只有不足万辆,与相关部门统计基本通行能力10万辆相差甚远。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每天能有10万辆外地车通过环城高速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环城路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市区内的交通压力。

  专家认为,目前的问题是,谁来解决环城高速收费高的问题。建桥要贷款,建成要还贷,如果能降低门槛,增加流量,薄利多销,或者由政府出面协调,代为埋单,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才能让环城高速成为解决公路大桥瘫痪之后的过江交通瓶颈问题。

  东江桥应尽快修复通车

  冬天的江北居民,为何会冒着危险,把清沟频现的江面当成过江坦途?距离近、省钱是关键。当下封闭的东江桥,为何屡被过江市民拆出豁口,记者采访的结果是:近呗。谈到危险时,这些违规居民认为,桥下的火车还能跑,走桥应该没啥事。尽管如今已经有了从江南港务局往来江北沙陀子之间的54路公交车,但从起点到终点要花1小时40分,而骑车冒险过江只需5分钟,使得这些市民每天仍在冒险走东江桥。对此,有市民建议,建设过江人行浮桥,才能有望解决江北近10万居民过江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相关专家也建议,尽快大修东江桥已是当务之急。从去年12月25日东江桥封闭至今,已经过去了近9个月的时间,但大修不见行动,重新开放又遥遥无期。桥不能走了,就该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治疗,不能认定为危桥之后,一封了之。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