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1日电 题:3年后城市低收入家庭能否贫者有其屋?
8月13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正式发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其实,早在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又称“23号文”)就确定了清晰的住房供应体系,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但是,2003年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换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同时把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此,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被不断削弱,房价开始飞涨,房地产业成为开发商们创造一夜暴富神话的“跑马场”,导致住房演化成为日益严重的民生问题。
因此,此次出台的24号文让广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看到了希望,是住房产品本性的可喜回归,体现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本版结合24号文的精神,组织记者对哈尔滨及省内其他重点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面临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希望能对各地宣传和落实这项“房改新政”工作有所裨益。
名词解释
廉租房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收入且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我国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
“破烂山”旁一住20年
搬进廉租房近一年了,哈尔滨市泰山家园8单元201室的尹金城有时还觉得像在梦里。面对记者,59岁的下肢残疾人尹金城有些激动。
59岁的尹金城出生时双腿残疾,靠着双臂支撑着身体行走。1984年被安排到一家服装厂工作,次年结婚生子,和有小儿麻痹症的妻子租房住。后来厂子黄了,尹金城一家便开始享受低保。在哈尔滨市原动力区旭升街有名的“破烂山”旁租了一套平房,每月房租二百元左右。
“破烂山”四周是垃圾,尹家租的房子又小又黑,没有下水。夏天,垃圾熏人,大耗子有半尺长。“我腿脚不好,不能上厕所,只能在屋里弄个桶大小便,非常不方便。”尹金城说自己愿意过冬天,虽然屋里很冷,烧煤又有黑灰,但起码闻不到臭味,也挨不到蚊虫叮咬了。
2003年政府扒掉了向阳山的“破烂山”,尹金城一家很高兴。也是在那年,哈尔滨市开始实行廉租房政策,按照每人10平方米、每平方米7元钱的标准给可以享受廉租房的特困户补贴。由于当时没有房屋,市政府按补助标准给予尹金城一家租赁补贴。当时尹金城家4口人享受低保,尹金城用政府给的280元钱在哈尔滨市香坊区租用了一套平房。虽然有点暗,有点潮,但是房间内有厕所,有暖气。尹金城说,那时候就相当满足了。
梦想照进了现实
“记不清是哪一天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按照我家的情况,可以申请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当时我不懂啥叫实物配租,也没细问,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我填了表格。”谈到申请廉租房过程,尹金城说,到现在也是迷迷糊糊。
“去年秋天,街道办事处的人告诉我申请下来实物配租的廉租房,这时我才知道实物配租就是政府给我个房子,我每个月交10元多租金,只要我符合廉租房政策就可以一直住。后来街道办事处的人又让我到房产局去抓阄,让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抓低楼层,我抓了一个二层。没过一个礼拜,我和我女儿就住进这套房子了,使用面积31平方米,都是装修好的,别提多亮堂了。我住进一个多礼拜,有时半夜醒来还问自己,这不是真的吧?”记者看到尹金城家的采光很好,尹金城微笑着说:“这就是党和政府的阳光!”
在对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哈尔滨市,像尹金城这样享受到廉租房子实物配租的特困家庭共有138户。廉租住房管理处处长宋玮告诉记者,在享受廉租房政策的特困户中,绝大部分还是享受租赁补贴,但享受廉租房的住户老弱病残比较多,而对于这些家庭,租房、搬家以及和房东的沟通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去考虑,138户实物配租还是有点儿少。
宋玮处长透露,现在他们正在四处找房源,购买合适房屋,目标是年底之前买到100套。但受面积、楼层、价格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还没买到一半的数量。采访中,不时有代办公司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而宋处长也几次告诉电话那端:“6楼以上、有冷山的房不要,水电煤气取暖费必须结清!”他说,给困难群众实物配租房,必须是尽量方便,不能解决老问题,又带来新问题。
受益人群不断增加
今年8月13日,国家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24号文件),在关于保障范围、推广进度、房屋和资金来源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规定。“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那么哈市这方面进展的情况如何呢?宋玮处长介绍说,在24号文件出台前,哈尔滨市政府就根据实际情况在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和力度。2003年,为首批259户解决了廉租住房问题,并对全市最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6平方米的住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符合廉租住房标准的1127户家庭的档案;2004年,哈市又解决了400户廉租户廉租住房问题,并拿出47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其后又出台了《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廉租户的家庭情况、租房情况、实物配租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启动了退出机制;2005年,给人均住房7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建立档案,按照工作计划,到今年年底前,这3056户廉租户将全部享受廉租房政策。除一小部分以实物配租的形式解决外,大部分将以租赁补贴的形式解决,补贴标准为每名特困人口1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由7元提高到11元。
宋处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给人均住房8平方米以下的特困家庭建立档案,同时也已经着手调查人均住房10平方米的户数情况。
在房源方面,宋玮说,现在合适的房源确实比较缺,他们除了收购二手房外,还要通过政策鼓励开发商在开发小区的时候为政府配建小户型的廉租房屋。即使是这样,廉租房政策仍将以租赁补贴为主,因为每年的资金有限,如果全都实物配租,很难实现。在资金方面,宋处长告诉记者,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前,2006年哈尔滨市政府投入的资金是628万元、2007年投入2600万元,如果按照国家政策,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和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规定,预计明年哈尔滨市政府投入廉租房的资金将在亿元左右。到十一五末期,也就是2010年前,哈尔滨市将做到贫者有其屋。
延伸阅读
香港低收入者均可租“公屋”
“公屋”就是人们熟知的香港廉租房。目前,在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大约有6%—7%是用于公屋的建设、维护与运转上。
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只要家庭月收入低于12737港币、资产净值低于30.5万港币,就有申请公屋的资格。到2006年3月底,香港共有246万套住房,其中111万套为公屋。除了便宜,香港公屋面积也很小。房屋委员会的资料显示,香港最小的公屋只有8平方米,供一人居住;最大的公屋面积约为69平方米,供6—12人家庭居住。从整体上看,人均公屋住房面积约为12平方米,比10年前的9平方米已经有所提高。
四分之一法国人住“廉租房”
全法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住在“廉租房”里。法国“廉租房”管理和审核下放到地方政府,所以申请人等待的时间要短一些。
法国廉租房在建造过程中可得到中央政府的补贴,但建成后由各地方政府下属的“廉租房管理办公室”管理,按照规定,“廉租房管理办公室”一方面严格控制房源,大部分廉租房只租不卖;另一方面对社会公开廉租房出租情况,接受大众的监督。除了收入很低的移民家庭或家庭负担很重的多子女家庭外,廉租房受益群体的“上限”是那些收入相对较少的低级别公务员。
日本“廉租房”扎堆大城市
日本人有全家合住的习惯,公共“廉租房”政策从1951年出台,中央政府对低收入者提供租房补贴。
日本的“廉租房”首先照顾单亲母亲、残障人和老年人的需要。不同的是,房租并不按收入多寡收取,而是按房子的造价和条件设施收,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廉租房”,而是更符合日本语所说的“公营住宅”。
日本公共“廉租房”占全部住宅的4.7%。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城市,集中了日本50%以上“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