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电 9月14日,世界银行和省委财经办共同主办了“黑龙江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以“第三者”的目光和角度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我省经济和人口的中心。尽管它只包含了全省27%的土地面积,但是产生的国民经济总值占全省的68%,人口占50%。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成为国人一时关注的热点,更引来国际投资机构和国际经济学者的目光。
“哈大齐”应该是一个经济走廊,而不是工业走廊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全球研究所教授维伯斯特和中国中科院高级研究员蔡建明认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应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定位,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个经济走廊,而不是工业走廊。
围绕这一定位,维伯斯特教授和蔡建明研究员为“哈大齐”提出一系列具体方案:哈尔滨在工业走廊中的重要性应得到加强。因为它是黑龙江唯一的具备提供所有高层次服务能力的城市。哈尔滨应当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城市,成为工业走廊的“旗舰”;工业走廊的发展应以城市为基础,发展计划应当集中在经济这个领域,而不仅仅是工业发展。以城市为基础的商业、职业、接待、技术、通信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较低的发展水平削弱了工业走廊的竞争力。
应当考虑将工业走廊延伸到俄罗斯边界,通过牡丹江,穿越绥芬河。这将使哈尔滨位于“T”字形顶端,与东北主导地位的哈尔滨——大连走廊贯穿。
从可能的程度上说,应当引导农村和城市人口迁移到走廊内的三个中心城市,从而增强他们的凝聚力。
应该提高工业走廊沿线的交通运输效率。
工业走廊形象的发展应当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区,而不是要沿着整个工业走廊分散开展。所有走廊中的城市,应根据他们的不同角色,明确振兴策略并按计划实施。
要集中精力发展现有的、有着巨大空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不是发展以供给为主导分散的新经济园区。应强调经济开发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或者便宜的土地。应根据经济标准设置经济开发区的地址,而不是最低的地价。
工业走廊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系列新的工业园区,而应该是建立在强化目前情况的基础上。工业走廊的发展应着眼于增加商业和技术的人际网络、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那些已经存在的经济集群。
应考虑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管理机构
世界银行黑龙江项目经理、高级城市管理专家安大山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和其他集群化地区经济开发一样,应遵循五项原则:
凝聚走廊内所有经济力量。工业走廊实际上是其覆盖范围内的各都市地区的集合,站在走廊高度、立足地区,意味着将地区经济投入规划和供给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需要能够将市政府、经济机构、产业以及所有其他的走廊参与者聚拢在一起。
确定并重点构建集群组合。工业走廊中产业目标的确定必须以战略性市场需求为标准。集群目标可以通过集群战略程序来确定,并且应将价值链聚集起来。
创建经济基础优势。为组建扩展以及吸引集群各产业,这些经济基础提供者(无论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公共机构还是私营机构)必须共同合作,来创建与走廊目标集群需求相吻合的竞争优势。
同心协力创造优势。高绩效地区的经验表明,必须通过协作,才能为集群发展创造优势,促进整个经济地区的发展。但凡经济强劲的地区,他们的合作水平都非常高,比如开展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机构或社会机构间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成立一个能够保持合作的组织。
安大山先生特别强调了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管理局的重要性。他说:“为了巩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创建优势,黑龙江应考虑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管理机构,该机构不同于传统的计划部门,而是直接掌握每一集群的竞争需求,因为这一机构是由集群代表组成的,同时也有经济投入基础机构和省、市政府机构的关键参与。”全球高业绩经济体的发展历程表明,如果走廊的政策、方案和措施均是由各集群和经济投入基础的利益相关者集思广益而成,且由省、地区管理机构掌舵,那么走廊经济会高效发展。而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管理机构应长期正式地将经济主导产业、经济投入基础机构、政府部门的代表召集在一起,确认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制定协作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竞争力。如果走廊的发展方向是由地区利益相关者代表自下而上层层确定的,那么,走廊就能够对现有和新兴集群的需求做出直接响应,同时也会创造新的、不断改进的经济投入优势,哈大齐工业走廊以及整个黑龙江省将会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