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7日电 刚刚17个月的婴儿竟然患上了脑梗塞、24个月的幼儿竟然患上了脑出血,但是让人感到万幸的是,经过儿科和针灸科专家针灸和临床药物结合治疗,让孩子的脑梗塞和脑出血彻底痊愈。
刚刚2岁的宝宝半个月前突发脑出血,半身瘫痪,不会说话,住进了哈医大一院儿科病房。据其父母介绍,孩子是在正常玩游戏的时候突然倒地的,而后出现瘫痪、嘴歪、失语等症状,于是将孩子送到了哈医大一院儿科。经管柏青副教授的诊治,断定孩子出现了脑出血,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孩子同时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和临床药物治疗相结合半个月后,孩子痊愈,又能清脆地喊爸爸、妈妈了。
据给宝宝治疗的针灸科于鹏教授介绍,婴幼儿患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情况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只是在2000年的时候,收治了第一例婴幼儿脑出血患者,那是一个1岁的小患者,也是迄今为止收治的最小病例。“我工作40年了,以前没见过这样的病例,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多,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收治了七八例这样的小患者。”于鹏教授分析说,作为老年病的脑梗塞、脑出血,一般有三大致病因素:血管壁因素,因老年人动脉硬化而致;流变学因素,因血稠、血黏度高而引起;血液动力学因素,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高血压患者易得脑出血。然而,为什么过去罕见的婴儿脑出血、脑梗塞患者现在多了?于鹏教授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而发生颅内出血,有的因为感染和患免疫性疾病引起小儿脑梗塞。细菌、病毒、霉菌、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莱姆病等的颅内炎症可引起脑血管炎、血管内膜坏死、管腔狭窄,增加脑梗塞的危险。感染后免疫性脑血管炎也同样危险,单纯疱疹、腮腺炎、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均可引起脑梗塞。
管柏青副教授认为,外伤和维生素K缺乏则是婴幼儿患有脑出血的两大主要因素。婴幼儿脑梗塞一般和先天的血管发育不好有关,脑出血则和血管畸形有关,可以说一点点轻微的摔倒、磕碰都会诱发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病,所以,要尽量避免小儿磕伤、碰伤、跌伤、摔伤等。而婴幼儿缺乏维生素K的原因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胎儿娩出后,其肠道内还未建立正常的菌群,而这些细菌可分解肠道内容物产生维生素K;母亲怀孕时不恰当地使用了一些抗生素,而有些抗生素能够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结果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婴儿从母体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婴儿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腹泻、吸收不良等,导致维生素K不能及时吸收利用而致体内维生素K不足;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K较少,而婴儿又没有及时地添加辅食,则易使婴儿缺乏维生素K。而维生素K是人体凝血因子合成所必需的,当人体缺乏维生素K时,肝脏无法合成产生足够的凝血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降低,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容易引起出血。
管柏青副教授认为,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首先应从母亲做起,用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不可自行主张购买药物服用。其次,要调整孕期和哺乳期的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黄豆、西红柿、胡萝卜、动物肝脏、鸡蛋、鱼类等。第三,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根据需要肌注维生素K,连续三天注射1~3毫克的维生素K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