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写在ERJ145支线客机项目获得月桂奖之际
2007-09-20 09:52:0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黄丽娟 王方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0日电 题:双强比翼独占鳌头——写在ERJ145支线客机项目获得月桂奖之际

  5年前,中国航空界佼佼者和世界航空界巨头的目光相遇并碰撞出火花———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与全球第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携手,合资组建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先进的ERJ145涡扇支线客机。

  这次令人瞩目的合作,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与国外先进民机制造企业合作开发整机,它使中国民机生产与世界的差距一下缩短了几十年。5年后的今天,ERJ145这个名字再次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荣获第三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携手合作奖。它在长空中划出的中外航空合作经典航迹,带给中国航空人无限的思索和回响。

  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飞

  从“直9”到“EC120”,从技术引进到合作开发,哈飞把握住了国际航空合作的脉动。当哈飞与巴航合作时,双方框定了合作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双方在中国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总装生产ERJ145系列飞机。第二步,逐步扩大ERJ145飞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进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供应商体系,将生产的部件返销巴西。第三步,在稳步实现前两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研制新型支线客机。双方合资的安博威公司,投资比例为巴方占51%、中方占49%。

  哈飞人清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中国的民机制造技术有较大的差距,弥合这一距离仅靠自我技术积累尚需走一段很长的路。为此,他们决定通过中巴ERJ145项目的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此举使哈飞的制造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一次飞跃。

  哈产ERJ145“同门”中质量最优

  很快,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ERJ145喷气客机整机制造的90%以上任务落在安博威公司肩上,这使以前只生产过螺旋桨客机的哈尔滨航空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责任感很快使他们将这股压力化作动力。

  冷胀孔技术是民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一旦掌握不好,就可能使整个机翼报废。合作之初,巴航担心在哈使用该技术生产机翼可能带来风险,计划在国外制造。但是哈飞选派到安博威公司的操作人员经过出国培训考核后,完全掌握了该技术,使巴方最终决定由安博威公司独立完成这项制造任务。

  掌握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制造理念的安博威公司“双翼”齐展。数据表明,国产ERJ145飞机的质量水平高于巴航生产的同机种平均水平。2006年,安博威公司取得了国际航空质保体系AS9100资质认证,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该证书的民用航空制造商。

  哈飞具备了参与大飞机制造的能力

  在安博威公司生产首架ERJ145时,巴航派来近60名一线操作工人进行操作,那场面几乎是巴西人干、中国人看。而到第三架飞机生产时,现场的巴西工人减少到10人;第四架飞机生产,则是只有一个巴西人在现场指导。随着对ERJ145制造工艺的全面掌握,安博威公司已开展机身II、IV段的本地化制造,翼身整流罩的国产化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现代化先进喷气客机ERJ145的国产化,标志着哈飞已掌握了大型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的铺层技术等先进的航空生产技术,哈飞生产的飞机大尺寸构件已能够完全满足飞机互换要求的关键技术和要素。已掌握了国际先进民机制造技术的哈飞,已开始筹划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并做好了参与国产大飞机制造的准备。

  哈飞,将伴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飞得更高、更远。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