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绥化10万农村"中心户"成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2007-09-20 15:41: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英威 王春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0日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群宣传时事、化解矛盾、传授技能、组织文体活动的农村“中心户”,他们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如今,这样的“中心户”在绥化市已发展到1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0%,覆盖了全市1335个行政村。

  据了解,从2003年以来,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资金、缺载体、缺阵地、缺抓手的“四缺”问题,绥化市在全市农村开展了政策宣传中心户、思想工作中心户、文体活动中心户、创建活动中心户和小康建设中心户建设,统称为“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并作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在全市农村广泛推开。

  为扶持农村“中心户”的发展,绥化市采取给政策、给待遇、给优惠等办法,增强“中心户”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农村“中心户”积极吸引周围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绥化市北林区正黄五村中心户陈凤军,自费10万多元办起了家庭文化宣传站和露天影院,免费为乡亲播节目、放电影。西太平村中心户马维申,把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编排成“二人转”演给农民看。在中心户带动下,全市已组建农民演出队、农民乐队、农民秧歌队、农家图书室、农友球队等3000多个。

  农村“中心户”向周围群众传授致富的经验,引导和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农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新兴管理区农民孟宪峰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专长,周边很多村屯的农民都愿意请他去讲课。孟宪峰告诉记者,最多时有100多人听他讲课,最少时只有4个人听。“只要乡亲们需要,不管多少人听课我肯定有求必到,而且分文不取。”孟宪峰说。

  据介绍,农村“中心户”在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绥化市“中心户”带头参与和支持“一事一议”等事项6000多次,解决村屯环境建设投入和管理等难题1600多件,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7000多个。同时,直接或间接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种矛盾2万余起。

  绥化市委书记胡世英说,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建设,绥化市在全市建立起了一支根植于农民之中,不占编制、不拿工资、不吃皇粮的“工作队”,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奔向小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