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4日电 近日,沈阳军区掀起向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学习的热潮。向南林是沈阳军区某团修理连班长,入伍8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并在沈阳军区召开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唯一的士兵代表介绍了经验事迹。今起,本报将与东北三省各主要媒体同步刊发连续报道,宣传向南林先进事迹。尹栋本报记者何秀丽
2007年,作为全军最基层连队的普通士兵,向南林接连受到褒奖:
4月26日,向南林在沈阳军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大会上被树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个人,荣立二等功,并作为唯一的士兵代表登台介绍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经验体会;
5月下旬,军区首长赴某师,专题听取向南林事迹汇报并给予这样的评价:一名士官,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能有这样的自觉性、这样的成果,难能可贵;
“八一”前夕,某集团军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广大官兵深入开展向向南林学习活动。
一个从巴山蜀水走出的农家子弟,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伟大事业和军队的崇高使命中,年仅26岁的向南林奏响青春的华彩乐章。
“学习小屋”里,向南林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30多万字的笔记。全军著名的理论专家公方彬夸奖:这个小兵不简单!
深夜,某团一间小仓库内闪着微弱的光亮。正在查哨的修理连连长任振东推门一看,只见向南林一手拿电筒,一手捧书正在学理论。“咱连一楼有个空屋,你就到那去学吧!”从此,向南林的“学习小屋”诞生了。
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时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看新闻不忘带笔和本,有前沿信息和新观点马上记下来;上街购物,跑到书店转转,看有没有新上市的好书;外出演习,包里塞上几包蜡烛和蚊香,熄灯后跑到帐篷外看一会儿。几年来,向南林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在如饥似渴的理论学习中,向南林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向南林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创新理论无止境,学习无止境。”为了提高理论层次,向南林抓住一切机会向高手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向南林得到全军著名的理论专家公方彬教授的电话。拿起电话又放下,向南林心存顾虑:人家是大专家,能理我这个普通的小兵吗?顾不了那么多了,打打看!电话拨通了,原先设想的种种尴尬被公教授亲切的话语打消了:“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帮上你。”通话结束时,公教授告诉向南林:“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我这儿就是你的专家热线!”从那以后,向南林学习遇到“拦路虎”,就拨打“专家热线”。今年7月,公教授利用休假机会专程来团里看望向南林,一番促膝长谈,公教授夸奖:这个小兵不简单!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一个连队战士的辐射作用有多大,一名士官班长的舞台有多大?向南林的回答是: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
三级士官楚军伟是修理连年龄最大的兵,连队组织学习,楚军伟总拿“人过三十不学艺”当挡箭牌,其他战士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向南林想出一招:自己把每天的报纸先读一遍,凡是理论文章都做好标记,读报时再让楚军伟领读。过一段时间,向南林又找到楚军伟:“我想成立个学理论小组,请你当副组长。”“我知道你这是鞭策我,可我学理论就是记不住啊。”楚军伟一脸无奈。
“年龄大一点,学起来有困难更应该加把劲儿,再说,30多岁还是青年人啊!”一番话打动了楚军伟,从此,楚军伟一有时间就向向南林学习理论知识。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一个连队战士的辐射作用有多大,一名士官班长的舞台有多大?向南林的回答是: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能带动一个班就带动一个班。
部队开展创新理论学习,团里的学习成果展,向南林占了一个“专区”。向南林还组织全团第一个理论学习小组,用通俗的语言整理出《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观点辅导教材》、《理论观点随机学双十条》,被师里推广。
“修理连有个懂理论的兵”。消息传出,一些连队纷纷请向南林去讲课。全连讲,全营讲,全团讲……在一次次讲课中,向南林反复琢磨:怎样使创新理论真正成为大众学问,切实被基层官兵所掌握呢?
那段时间,“学习小屋”的灯光熄得更晚了。一篇篇学习感悟、一篇篇体会文章汇集成了《科学发展观基层读本》,官兵受益,又是全师推广。2004年以来,向南林给全团官兵、驻地学校、共建单位作报告40余场,带出理论骨干100多人。
从一窍不通到成为全军指挥仪修理尖子,向南林给自己定下学习范围:部队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
2001年,向南林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在士官学校里,很多学员希望能学汽车、卫生、通信等到地方能用得上的专业,而向南林学的是纯军事专业———指挥仪修理专业。向南林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青年的理想并非属于自己,理想应当属于人民的,只为个人名利的前途是没有意思的,是没有出息的。
入校后的第一次实装操作,面对指挥仪一尺多厚的电路图和密密麻麻的元件,向南林无从下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微电子等十多个学科专业知识更是从未接触过。向南林拼了,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魔鬼学习计划”。熬夜困了就嚼口红辣椒,由于辣椒吃多了,向南林经常流鼻血,曾两次住进医院。两年下来,向南林硬是啃下了《电工原理》、《机械工程学》等20多本书籍,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到毕业时,学校的教授称赞他“在指挥仪修理上是全军的尖子”。2004年9月,集团军组织装备修理专业比武,向南林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
一名士兵把专业搞得如此精通已经很了不起了,可向南林并不满足,他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多种修理技能。现在,向南林已经熟练掌握全团五分之四装备的性能、操作、保养、维修检测技能。
部队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这是向南林给自己确定的学习范围。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学习才有意义。这是向南林日记里的一段话。如今,向南林的13项革新发明已经推广。
勤于学习,向南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照亮军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