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代表着未来的工业化发展方向
2007-09-24 10:25: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喜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电 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代表着未来的工业化发展方向

  以高新技术成果逐步产业化形成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黑龙江省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靠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我省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投入水平低,因此由高新技术带动的新兴产业起步较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构架,重点强调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决定》为黑龙江省新兴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黑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快黑龙江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规划

  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统筹规划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在对本省经济特点、科技发展水平和六大新兴产业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整体布局、科技水平、资源开发、资源保护、区域市场定位、国际国内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系统配套性的问题。政府要有超前的战略思维,抓紧编制六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看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选择集中突破的重点领域和产品,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内在动力

  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建立切合实际的新兴产业政策和法规制度体系,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新兴产业内在动力在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激励、扶持政策。在科学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新兴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研究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有助于新兴产业产业化发展的行政规章并逐步法制化。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人力、技术上加大扶持,改善相关的设施条件,鼓励创办新兴产业企业,并协调优化各部门在支持新兴产业方面的举措。

  完善投入机制促进产业化

  提高支持新兴产业资金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全省财政对新兴产业的投入要逐年有所增加。加强对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围绕国家新兴产业政策,及时了解国家产业政策信息,鼓励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积极向国家推荐项目,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化进程。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必须调动各方面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引导、鼓励资本向新兴产业流动,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革投资、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调动全社会各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包括投入、项目、服务等多种措施,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在企业内部合而为一。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被称为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构建多元化的高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制订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保证投资机制的正常运行。

  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发展

  依托龙头产业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带动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政府要建好精品示范区。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切忌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依托哈尔滨、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牡丹江、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新兴产业开发基地。

  发挥比较优势集中产业力量

  根据黑龙江省地方区域特色、自然生态、科技水平,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整合当地科技资源,确定好不同区域的新兴产业的主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集中力量,使新兴产业成为带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开展国际合作为产业发展加速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吸引大的跨国公司到黑龙江进行投资。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扩大与外国或跨国公司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国际合作将为黑龙江新兴产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增加研究开发部门,不断推出高新技术产品。

 

  加强环境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产业补贴和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完善通讯、能源、电力、水、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利用政府网站开展面向新兴产业技术企业的信息服务。建立技术服务系统,完善技术交易手段,加快建立技术中介经营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进入技术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新兴产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信息服务。完善并积极鼓励设立人才、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建立网上产权交易平台,以促进人才技术、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流动。

  通过培育全省人民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法制环境,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观念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方法、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使创新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应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精神,不断增强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人员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人才汇集和发挥其才智的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保证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营造宽松、和谐、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软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点保护高技术产业化中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产权管理,制订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政策,强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专利保护工作。

  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个效益”

  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强化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规划管理,要加强对土地使用、建筑面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审批管理,建立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机制,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充分利用我省制造业基础和科技资源,重点发展多功能组合式污水和垃圾处理、有毒有害废物封存及运输、环保型吸音性减震材料、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

  创新人才管理吸引外脑加盟

  引导、鼓励人才流动,制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生产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各级相关部门在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的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引进智力和成果。加大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吸引留学人员来我省投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事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入股、人才租赁、在外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资源,借“脑”发展。

  构建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模式

  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要考虑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采取有力果断的措施,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按经济规律调节产业结构,构建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模式,关停和取缔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生产企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健康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密集度,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使高新技术产业本身迅速发展,促使新兴产业直接面向市场,进一步提高水平及适应能力。

  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软件,通常可以认为是一种模块化软件,能非常方便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嵌入式系统中,而不破坏或更改原有的系统特性和功能。它在产业中的关联关系体现为:芯片设计制造→嵌入式系统软件→嵌入式电子设备开发、制造。

  嵌入式软件与嵌入式系统EOS(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密不可分,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设备、机器和车间运行的装置”,就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而嵌入式软件就是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软件。

  嵌入式软件分为嵌入式支撑软件与嵌入式应用软件。前者用于帮助和支持软件开发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其中以数据库最为重要。后者则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基于某一固定的硬件平台,用来达到用户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软件。

  名词出处:

  《决定》在“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部分中提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做大、局部做强,增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能力。依托哈尔滨和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哈工大、四十九所、海格集团、亿阳集团等为龙头发展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产业,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和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敏感元器件、数字音视频、多用途机器人、为制造业配套的数控设备、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等产品。”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