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专家解读月饼价格虚高:厂家为降成本馅中做手脚
2007-09-24 15:27:1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电 在中国,很少有一种食品像月饼这样,每年总是周期性地陷入争议之中:月饼是食品还是礼品?是送月饼还是送豪华搭配?象征着亲情的月饼为何涂抹上了强烈的利益色彩……争议的背后,价格是关键。研究月饼产业数十年的上海现代食品工作室高级工程师汪国钧向记者详述了月饼价格之谜。

  月饼制作,绝大多数离不开面粉、油和馅料,但摆上柜台后,价格却从数十元到数百元直至数千元,让人一头雾水。

  汪国钧用“搬砖头”三个字来形容月饼走出生产厂家后的身份变化:同样的月饼,搬到另一处,但“阔”起来了。他以自己参与抽查的一次经历为例:一盒250克的月饼,出厂价是18元,厂家能赚一元左右,纯利润为5%。到了酒店,零售价就达到78元,减掉宣传、包装、销售等各种成本费,酒店能净赚35元,与18元的进价相比,纯利润近200%!“从中可以理解酒店、宾馆等为何热衷于中秋卖月饼。”

  “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馅料该加的不加,不该加的使劲加。例如五仁月饼,是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橄榄仁、芝麻等,果料价格贵,就放得少,糖便宜,多放,有的甚至放糖精、甜蜜素,结果甜度在52%以上。太甜了就加淀粉,降到40%左右,但月饼从此变得硬、韧,像牛皮糖一样,粘牙,大家都不爱吃了。”汪国钧说。

  由于利润薄,一些月饼生产厂家在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馅料方面下足了功夫。质量都没问题,但价格明显有些“虚火”。

  汪国钧以豆沙馅月饼为例:质量好的豆沙,价格与莲蓉差不多,18元一公斤;质量差的,只要6元一公斤。但即使这样,有些豆沙月饼中的豆沙仍然掺面粉,放焦糖色(一种食用色素)兑成豆沙的颜色。

  他又以果味月饼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家台商企业推出了“凤梨月饼”,风行一时,于是众多月饼厂家纷纷开始做果味月饼。但是,水果馅贵,为了降低成本,冬瓜成了替代品,例如一些“哈密瓜月饼”,其实是用冬瓜加甜味剂做的,“这之间的差价就大了!”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