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电 近年来,兰西县挖掘亚麻产业优势,稳固基地,做大加工,做强营销,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亚麻原料种植、产品加工和商品集散基地。县亚麻企业发展到325家,拉动社会就业10万人,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占GDP的30%。
2001年,随着亚麻市场下滑,兰西亚麻企业也受到了冲击。面对这一优势产业的萎缩,2002年,兰西果断提出发展亚麻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县委、县政府顶着压力,请来省亚麻专家制定“发展亚麻产业八年发展规划”,与省亚麻集团联手建设“中国亚麻城”,并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中国亚麻城建设领导小组”。
恢复和发展亚麻加工企业,兰西相继引入了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将黑兰麻纺公司嫁接改造成三和公司,租赁经营亚麻原料总公司。利用黑兰麻纺公司二期与哈尔滨阳光公司嫁接改造成朝阳公司,彻底盘活了黑兰麻纺公司和亚麻原料总公司这两个国有企业,加工能力由5000锭扩大到1.4万锭。随着产业步入轨道,该县大手笔运作,建成了集信息发布、产品展销、现货交易、仓储配送、项目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亚麻专业大市场——中国亚麻市场,相继举办了中国(兰西)亚麻节和三届全国亚麻编织品洽谈订货会,吸引了众多客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兰西亚麻绿色用品展示中心,国内地级以上城市都有直属经销商,分销商遍布全国县以上城市。
为了麻类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县里从亚麻种植抓起,鼓励农民种,支持大户种,引导企业种。每亩地给农民的各项补贴达70元,再加上种麻比种玉米每亩平均多收入70多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2007年,该县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乡村劳动力就业,鼓励企业把车间向乡村延伸,民房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一大批“乡村工厂”、“炕头车间”应运而生。随着亚麻产业化的发展,“兰西纺织工”也成了品牌。目前,全县已培训的纺织工中有30%成了上海、江浙等地的人才。
麻香四溢富万家。如今,亚麻不仅成了兰西的优质产业、立县产业、支柱产业,而且真正变成了全民奔富的黄金产业。县委书记杨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今年末,全县纺纱规模要达到5万锭,织布能力达到3000万米,编织能力达到700万套(件),增加农民工资收入3亿元,人均增收600元。预计到2010年,亚麻产品营销额达到3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兰西绿地亚麻纺织公司工人正在纺纱。王延安 赵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