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一个电话大夫进家门 齐市甘南县村村都有“120”
2007-09-27 10:35: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米娜 文天心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7日电 “叮铃、叮铃……”甘南镇卫生院水丰村村医张宗仁的手机一阵又一阵地响着,他告诉记者他得去接病人了。片刻后,汽车的启动声在乡间响起。71岁的张福泰老人说:“活了大半辈子也不敢想,有病还有专车接送,村医治不好,还开车送我到上一级医院。”

  如今,甘南县12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村村都有乡间“120”,都有了“私人”医生。

  从2002年起,甘南县乡镇卫生院为了方便村民看病都自筹资金买了小面包车,只要村民一个电话,马上有车去接诊。这不,长山乡卫生院刚刚又换了一辆新车。

  “原来想卫生院怎样生存,没人看病怎么办;现在想卫生院如何发展,怎么扩大病房让患者都住进来。”长山乡卫生院院长王兴河总结着近几年的变化。他说,过去,甘南县的乡镇卫生院最愁没患者,现在愁的是患者太多,病床不够用。

  齐齐哈尔市卫生局2004年的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多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屋,基础设施简陋;

  只要村民一个电话,马上有车去接诊。

  链接:三级卫生机构合作联动

  2005年我省加强了农村三级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了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核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了农村三级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双项转诊制度。县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和接受基层转诊上来的疑难病的诊治、急危重症的抢救。

  乡镇卫生院基础诊疗和常规检验设备短缺严重,现有设备均已老化过期报废。村卫生所(室)设备仅是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老三件;税改后村集体办所全部解体,村卫生所用房尚由村委会提供房舍的仅占0.5%,租房占0.25%,与乡村医生居室共用的占92.25%。村医因为在家行医,达不到卫生工作标准,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乡镇卫生院装上了空调

  面对这样的形势,甘南县政府从2002年开始明确坚持“三不变”:政府举办的性质不变、政府投入的经费不变、政府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责不变。由县卫生局直接管理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每年保证1200万元的经费投入,解决了县、乡两级医务人员的工资,稳定了队伍。

  20日,记者在甘南县采访时,长山乡卫生院院长王兴河自豪地说:“我先领你们参观一下吧,让你们看看现在卫生院的条件。 ”记者看到这里房屋整齐,设施完好,内、外、妇、儿等科室齐全,还拥有B超、心电、X光机等常规医疗设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卫生院不仅有电脑、传真机,而且手术室和分娩室都装上了空调。王兴河说:“农村的冬天冷,炉子烧不好,怕给孕妇和婴儿冻着,各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这‘高档’设备。”

  定期体检为农民健康普查

  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是很多城市居民都难以达到的目标,可现在在甘南县完全实现。提到体检,刘大爷有一肚子话要说。“我的肺心病就是2002年体检时检查出来的。之后我就定期到卫生院检查。我家就在卫生院附近,多数都是张大夫来家给我打点滴。”刘大爷说当时体检有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去。可是随着体检年年开展,真给村民早检查出了病,村民对体检的认识提高了,现在只要通知体检的日子,一家3代坐着拖拉机来检查。

  近年来,甘南县共先后举办了3期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生培训班,有310名乡村医生接受了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培训,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将过去只承担基本医疗、坐医待患的被动服务模式,改为“走进社区、步入家庭、建立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新型卫生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甘南县已经完成农民健康普查21万余人,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近5万份,签订农民保健合同1.8万份。宋亚娟,50岁,今年年初发现右腿有时没有知觉,没当回事,之后在村里组织的体检中医生怀疑她患有脊髓空洞症,村医张宗仁给她联系了县里的医生,并用车把她送到医院治疗。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