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8日电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很多市民都想借长假好好保养一下身体,记者为此采访了市中医院专家,为市民指点长假“养生”的正确方法。
药补未必人人获益
市中医院中西内科主任医师庞姝弘告诉记者,随着长假的临近,来抓补药的市民人数很多,但经检查,真正有病需要进补的患者却不多。
庞姝弘介绍,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继而出现皲裂、口鼻干、双目干涩、干咳等各种干燥症状。市民应尽量以食代药。多吃滋阴润燥的食品。庞姝弘提醒市民,药补前一定要先到医院检查,根据医嘱酌情用药,对于人参等名贵中药,不应随意过量食用,以免造成鼻孔流血、血压升高等症状。
胃病高发期少食辛辣
秋季是胃病的高发期,也是慢性胃炎患者关键的调养期。市中医院消化内三病房主任周恒军认为,秋天应少吃如辣椒、茴香、火锅麻辣烫等辛辣食物,这类食物不仅加重秋燥,还会加重肠胃负担,易使体温、血糖上升,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尤其是感冒发烧、久病体虚、胃肠病患者等更要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长假期间,周恒军建议,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莲子、银耳、萝卜等柔润食物,同时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啤酒喝多了损害健康
长假期间免不了亲友聚会。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朴勇洙认为,啤酒性属阴寒,秋冬季节饮用过多易伤脾胃,秋冬季饮酒最好选择白酒和红酒。秋季是痛风的多发期,边喝啤酒边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类等,引起痛风的几率很大。
朴勇洙说,很多市民吃火锅时,除了爱吃涮品,还喜欢喝汤。朴勇洙认为,火锅中肉类、海鲜中所含有毒物质都融于汤中,大量饮用易引起痛风,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因此,吃火锅应尽量少喝汤,为防止痛风,还可同时食用一些新鲜的黄花菜。平时市民可多饮些红茶,以防痛风。
东北人不宜“春捂秋冻”
长假期间,一些上班族特别制定出整套练身计划,由于想睡个懒觉,市民多选择晚间锻炼。朴勇洙认为,从中医角度考虑,秋季晚上过量运动有损“正气”。
朴勇洙解释说,中医讲究“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秋季是风湿病的高发期,由于秋季处于夏冬交替之际,晚上较为阴凉潮湿,且人体的各种机能正处于适应阶段,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不利于人体各种机能的运行规律。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体的生物钟应顺应大自然规律,秋季适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为7至8个小时。
此外,朴勇洙认为,“春捂秋冻”并不适合东北的天气,由于北方早晚温差极大,所以市民应注意保暖,适当添减衣物,以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