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潮起正是扬帆时——绥滨县成功引进秸秆发电工程项目纪实
2007-09-29 14:13:25 来源:东北网  作者:于志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9日电 题:潮起正是扬帆时——绥滨县成功引进秸秆发电工程项目纪实

  公元2007年9月27日,这是一个必将永载绥滨县发展史册的日子!

  “国能绥滨生物发电工程今天奠基了!”喜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绥滨的每个角落,霎时绥滨县的人民沸腾了。

  这个项目终于在绥滨人急切的企盼中,载着沉甸甸的希望“飞”进绥滨……全县各乡镇的大街上、村道间人们争相传送着这个令人振奋的信息。为了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全县各地群众汇成人流涌向工程奠基现场……曾为这个项目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绥滨人眼睛湿润了。是啊,为了这一天,他们把汗水和苦水融在一起,用责任与坚定撑起了绥滨的“国能”。期望、付出、现实。当这个可以让人享受一生的三步曲成功奏响时,那乐章的宏大与悠扬,让绥滨人振臂欢呼、群情振奋、热血沸腾……

  一次偶然的机遇

  绥滨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以发展工业经济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久绕县领导心头,从原有的经济结构看,必须超常发展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从原有的工业结构看,没有摆脱小而散、档次低、综合素质差的状况。要振兴绥滨就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吸引外来资本。绥滨县领导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吸引外来资本,就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环境就是磁场,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环境好,吸引力就强,谁能营造良好的环境,谁就能赢得发展的更大主动权。于是,绥滨县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坚持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几年来,不断改善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构筑招商引资平台。与此同时,绥滨县领导干部南下北上,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客户,引进投资项目。广大干群的注意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掀起了人人议招商、想招商、干招商的滚滚春潮,奇迹般地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撑竿跳”。

  2006年5月初,绥滨县偶然听说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要在黑龙江省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主要靠燃烧玉米秸秆进行发电,同时还可以给城镇提供一定面积的供热需求。这些也正是县领导长期以来的一块“心病”。绥滨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其中玉米秸秆产量占总秸秆产量的53.12%。长期以来,农民对秸秆的利用率不高,除少量用于奶牛饲料和农村取暖外,大量秸秆都被就地焚烧,给绥滨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此外,近几年随着绥滨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热电公司供热也已达到满负荷。如果能够成功的引进该项目,不但利用了再生能源,减少一次性有限能源消耗,同时也缓解了城镇供热紧张,正可谓“一石二鸟”。绥滨县领导惟恐遗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即指派工业办负责人到哈尔滨进行核实并尽早的与该公司的领导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终于在5月中旬接触到该项目的高层负责人,在听取了绥滨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环境后,该公司决定对绥滨县投资立项给予考虑。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绥滨县上上下下精神为之振奋,迅速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马智凯、县长杨贺新为组长的项目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出台了项目推进方案。信任与支持绝非从天而降,而是积极与付出的积累。对待国能项目,绥滨县的态度是一切往前冲、往前抢。为了尽早能让该公司人员深入到绥滨进行实地考察,项目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多次派专人到北京邀请该项目的负责人,一次又一次的“登门拜访”,该公司深受感动,终于决定指派专人到绥滨进行实地考察。

  百次坎坷的攻坚

  丰收是甜美的,但耕耘却是艰辛的。5月中旬,该项目经理深入到绥滨进行初步考察。在县领导的陪同下,项目经理察看了绥滨的能源状况和地理优势,决定回去反馈给高层领导。在此期间,项目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又组织专人分批奔赴兄弟市县对有关该项目的地方优惠政策进行调研,以结合县情,提前拟备绥滨县对该项目的优惠政策。同时为了争取该公司的高层领导到绥滨做进一步的考察,县领导专程赶到北京,凭着“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丢面子”的“三不怕”精神,再次成功的邀请到该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战谊,他决定亲自到绥滨县进行深入的考察。5月27日,战副总在杨县长的一路陪同下来到绥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副总对绥滨建设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几天的考察,加上绥滨提出的优惠性的政策,他认为绥滨是可以搞这个项目。环环相扣的对接,步步为营的运作,使国能绥滨生物发电项目迅速在6月中旬哈恰会上草签了合作意向书,绥滨人靠着真诚与主动,从“空中”抢来这个难得的项目。

  接下来的土地预审及热点联产规划、环评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报告的编制、专家论证和审批,还有电力接入系统的评审、热网可研报告修编等工作。在运作过程中,一份份紧锣密鼓的基础性工作,哪怕出现一点疏漏与失误都会影响全局,都会影响形象,都会影响进程,难与易变了一线间的距离。绥滨县县长杨贺新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关于国能项目,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哪个人,一定要全力以赴!”县主要领导每天调度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全程参与了项目可研及环评过程,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对问题进行一一落实。

  敢吃螃蟹需要勇气,而会吃螃蟹则需要智慧。一系列繁琐的程序、论证以及为此项目跑省进京,绥滨县面临的都是“摸黑”前进的路。面对困难与压力,如何破解?这个深刻的问题在绥滨人的眼中却只有惟一的答案,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跑起来,给困难一个“威慑”,给机遇一个“平台”。面对人地两生的国能总部、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水利厅等部门,每天办事的人不计其数,如果等、靠的话,一定会浪费许多时间,绥滨的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的精神,想方设法一关一关去闯,资源不足感情补,优势不足服务补,绥滨就是通过这种人性化的方式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天道酬勤。绥滨县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不下百次的跑京进省,就完成了国能项目的所有前期基础性工作,为未来发展赢得了时间。公元2007年4月12日,在哈尔滨长江大厦召开的绥滨县生物发电工程可研评审会上,由省发改委特聘请的8位专家对国能绥滨县生物发电工程可研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后,宣布绥滨县生物发电工程可研报告顺利通过了。很多人说这是奇迹,如果把这个项目基础性工作量化,平均每天要做完十几项工作,如果按常规走路,这是不可触及的一段距离。然而这些,不声不响,只讲实干的绥滨人都做到了。绥滨人为争取这个工程项目是厚积薄发、一路高歌,推进速度令人始料未及。绥滨县委书记马智凯用三个“千”形容项目的来之不易:“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这不仅仅是政绩,更是对一方百姓的深情与奉献。

  千秋万代的功业

  凭高远眺来春风,一路潮水照眼明。国能绥滨县生物发电工程项目可堪称绥滨建县以来最大项目,该项目本期计划总投资2.9亿人民币,项目投产后,年产品销售收入可达7276万元,利税2000多万元,这是尤显绥滨县尊严与实力的立县项目。对绥滨县而言,这一项目更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绥滨县是典型的平原农区,农业比较发达,是产粮大县。在每年的收获季节,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秸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堆积如山的农作物秸秆就成了农民和政府的“头疼事”,因为没有给秸秆找到很好的出路,大量秸秆或被焚烧,或被随地扔弃,不仅困扰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更造成了环境的巨大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浪费。秸秆焚烧是烧,发电也是烧,何不将秸秆集中起来燃烧并获得能源呢?国能绥滨生物发电工程项目的落实将实现秸秆等传统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的大难题。项目投产后,每年“吃”柴约13.17万吨,仅卖秸秆一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2000万元。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同时,也除去了县领导心头久压的一块“顽疾”,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美好的憧憬浮现在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能够点亮绥滨未来的火种正在熊熊燃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成功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中途驿站,干事创业的绥滨人必将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在这片沸腾的热土上书写新的辉煌,一个更加繁荣、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绥滨将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