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5日电 4日13时58分,黑龙江省海林市高温地热田第一口试验井孔口水温超过30摄氏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王杰兴奋地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标志着这块高温地热田的中间开采试验已经成功,海林高温高产地热田可进入规模开采有序利用阶段。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宣布,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科学勘探,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区海林市境内发现了一块高温地热田,该地热资源位于中国长白山火山岩带上,这是中国继发现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之后发现的第二块高温地热田。5月19日,开始在这里钻第一口生产试验井。
9月20日,王杰教授和其他科技人员开始对第一口试验井进行中间开采试验。试验时发现,第一口试验井井深达到1000米时,地下水的温度达到116摄氏度。科技人员随后开始进行冷热水分离抽水试验,至10月4日13时58分,分离后试验井孔口热水水温已超过30摄氏度。王杰预测,在冷热水完全分离后,试验井孔口水温将达到85摄氏度。
王杰说,试验发现,海林市这块高温地热田是一块高温高产可循环开采的地热资源,在这块地上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区域的地热田上,在不破坏地热资源平衡有序开采的情况下,每日可开采1万吨地下热水,其地热质量可能超过冰岛。冰岛的地热是表层的冰融化经过玄武岩岩层后发热,再开采出热水,而海林地热田则是可从地下直接开采地下热水。
王杰介绍,试验还证明,这块高温地热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可开采的深层地下水资源,这可能打破“东北三省没有可供规模开采的深层地下水资源”的理论。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长李耀新说,海林市发现的高温地热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源,开采后可用于发电、供热、工农业生产和温泉旅游开发,这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大的价值。(完)(编辑:李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