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8日电 9月初的一天, 7辆农用四轮车陆续驶进了鹤岗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大院,来自该市郊区东方红乡前安民村的40余位村民代表,把绣有“党恩无限”、“恩重如山”字样的大红锦旗送到这里。他们怀着朴素的感激之心,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建成了通村公路,铺就了致富坦途。
“修建五指山公园,受益最大的是俺们这些住在跟前儿的人,不但休闲有了好去处,买东西也很方便,房子也升值了。”谈起身边的变化,家住五指山附近的任志祥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变化,缘自于鹤岗市委、市政府倾力实施的“民本鹤岗”建设工程。
2004年以来,鹤岗市通过“三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是1998年的2.08倍,年均增长9.6 %。市财政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在民生投入上便有了“大手笔”,建设“民本鹤岗”,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鹤岗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主要工作目标。
十项资金
如果不是及时得到特困大学生救助专项资金的资助,张林荣到现在恐怕还在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悲叹。母亲残疾,父亲患有精神病,她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正是有了助学资金,张林荣今年得以进入江苏大学就学。
助学专项资金,只是鹤岗市近年来为建设“民本鹤岗”而陆续设立的十项专项资金之一。这十项资金中有6项为救助、援助性资金,用于扩大政府和社会对重点群体、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助,包括贫困学生助学资金、劳模解困救助资金、扶贫解困救助资金、特困户租房补贴资金、突发事件应急安置资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其余4项为奖励性资金,包括优秀拔尖人才奖励资金、招商引资奖励资金、见义勇为奖励资金,以及纳税多、安置就业多、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奖励资金。每年,市财政平均都要对每项专项资金投入100万元、总计1000余万元左右。
2007年初,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今年要投入12.3亿元(包括向上争取和社会资金),完成51件涉及民生、民本的大事、实事。这51件事包括:投入270万元实施小街小巷亮化工程,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建立依托现有区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投入200万元建立了大病救助机制,使部分因病致贫的低保家庭得到了医疗救助;2000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等等。目前,这些计划大部分已实现。
十项制度
从2005年4月初开始,鹤岗市民从当地电视节目和报纸上陆续看到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十项新制度。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和公示制度、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部门评议制度等。市民对此反响强烈,说过去好多“办不明白”的事这回知道该咋办了。
十项制度实行以来,全市行政收费项目与标准等重大事项以公告、通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就重大信访案件、小公共汽车经营权出让、城市建设工程拆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热费和公交车票价格调整等50余项重大问题举行了座谈、听证、论证;固定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办事时限,较好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效率低和弄权勒卡等弊端;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热费补贴标准、城市低保水平、社区发展等市民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等等。
十项制度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使政府行为的进一步公开、公平、公正,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高效处理了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点问题,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