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湿地里漫天飞舞的红嘴鸥 |
![]() |
捞浮萍的保洁人员 |
东北网10月9日电 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期间,黑龙江省有一片“城中湿地”吸引了无数游人。它就是大庆市的龙凤湿地,总面积达5050公顷,一条铁路和两条公路横穿湿地。人与自然如此零距离接触,是否干扰了这些“原生态居民”?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龙凤区湿地自然保护中心。
撑船的刁师傅是负责水域的水面巡护,他划着船,载着记者进入湿地的核心地带。时至深秋,但湿地上空仍有一些鸟儿翱翔。自然保护区现有70余种鸟类,具代表性的有丹顶鹤、白鹤等,每年大约有十几万只鸟儿和40多种鱼类在这里繁殖、生存。刁师傅告诉记者:湿地水面上生长的浮萍会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而且冬天沉入水中的浮萍还会形成大量的淤泥,对湿地的水质有一定的破坏。为此,管理处有专门的清洁队,他们每天都会清理出上百袋的浮萍。
湿地自然保护区刚成立之初,鸟儿对人类有很高的戒备性。但多年来在湿地守护者们的精心呵护下,鸟儿渐渐地对人类不再怀有敌意了。在管理处院内,巨大的鸟笼中的十几只鸟类都是被救助回来的,有天鹅、大雁、孔雀等。这些鸟儿大都是附近居民捡到送来的,也有管理处人员在巡护中发现受伤的鸟类后救助回来的。
现在的龙凤湿地,已成为大庆市的一道别致的景观。水清了、草肥了、鸟多了。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说,这些鸟儿维护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它们吃湿地里的害虫和耗子,鸟排出的粪便,相当于给湿地施了肥料。不光鱼吃,还让芦苇长得更带劲儿。芦苇的种子还能喂鸟,这不,一整套生态系统都健全了。人,给鸟一个安逸的居所。鸟,还人一个绿色的家园。自然保护区内有四支巡护队,他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保护区及公路和铁路沿线进行巡护。据二队队长李洪鑫介绍,通过宣传教育和不间断的巡护,偷猎、偷捕的现象基本杜绝,湿地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每逢节假日,来这里的游人也是一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