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5日电 明媚温和的秋日阳光下,一排排大葱、一棵棵白菜静静地躺在小区庭院里、广场上、人行道边上———晾晒秋菜是10月里哈尔滨大街小巷每年固定出现的画面。大多数哈尔滨人没把它当做什么特别的景致,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秋天到了,秋菜上市了,买点秋菜在外面晾去水分,再拿回家贮存,这是风俗,也是习惯。任凭居住环境如何变迁,物质生活如何丰富,贮存秋菜是生活必须也好,是惯性运动也罢,今秋,多数家庭还是购买了秋菜。但菜农菜贩仍有异于常年的体会:买秋菜的人不见少,但每人的购买数量却少了很多,今年秋菜不好卖。
从晾晒秋菜的场面上也可见端倪:每一排葱、每一堆白菜的颗数都不多。小区里、广场上竟然常见有人坐在三五十棵葱旁,细心地把每棵葱的绿叶剪掉、把葱白上沾了泥的外皮扒掉、把葱根上的泥一点点撸掉。安详宁静的神态传达着,四五角钱一公斤的白菜、大葱带来的是面对冬天时心底的踏实和生活的充实。
购买人数不减购买数量缩减———菜贩感慨今年秋菜不好卖
大葱刚成熟,绥化的郑万福就到地里装了一车运到哈尔滨市区。这是他在哈尔滨卖秋菜的第四个年头了。根据他对市场的预测,今年夏菜价格上涨,估计到了冬季菜价也低不了,市民肯定能多买点秋菜贮存起来留着冬天吃。而且今年大葱量多质好价格低,上周的价格是每公斤0.5元,去年同期每公斤是0.6元。今年的大葱肯定能好卖。谁想到只卖了一周,郑万福就不得不推翻了自己的设想,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大葱卖得最不好。”别看买的人挺多,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来买,一天都不得闲,但都是一捆两捆地买,一捆一二十公斤,一天也就卖掉2000多公斤。他4年前刚卖大葱时,一个早晨就能卖出3000公斤。即使是去年大葱价格高,一车大葱不到一天也就卖光了,今年运来一车大葱两天才能卖完。
虽然哈尔滨市每年秋菜种植品种都达到十种以上,但市民贮存秋菜以大葱、土豆、白菜为主。市农委相关人士说,大葱家家必吃,而且好贮存、不怕冻,不像白菜怕冻、土豆怕晒,因而大葱是秋菜中最受市民欢迎的品种。
虽然今年菜贩感觉大葱不好卖,但比起白菜和土豆仍然强了不少。平房区平房镇的宋巧娟年年来市区卖菜,她感慨,以前一家一天就能吃一棵白菜,现在别说城里,就是乡村人家一棵白菜也能吃好几天,买白菜再没有像以前二三百公斤买的了,一家也就买个一二十棵。买50公斤以上的都是要腌酸菜的,但现在人们经常说酸菜没营养,吃酸菜的人也少了。三四年前白菜一拉来,大家都抢着买,两三个小时卖完一车,现在一车2500公斤得卖一天。到城里卖秋菜的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了,眼下外地来平房收菜都是每公斤0.24、0.26元,拉到城里每公斤0.4元,一车能比在地头卖多挣300元,就为了这300元才坚持来城里卖菜的。
克山来哈尔滨市卖土豆的王磊有同样的感受,他说,他家的土豆是25公斤一袋25元,1元一公斤和去年一个价,但去年一车土豆一天就卖完了,今年一天才卖四五十袋,一车两天才卖完。并不是买的人少,而是单户购买量下降,多数家庭就买一袋。
蔬菜南北交流温室大棚发展———往年教训换来购买的谨慎
居民秋菜购买量减少并不是今年才发生的新鲜事。秋菜上市放秋菜假,一次性购买几百公斤秋菜吃整个一冬的情况早已一去不复返。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现象是从市民居住条件变化开始的,以前不少家庭都有地窖,买完秋菜晾晒完毕放地窑里就行,现在大家只能把秋菜放在阳台上,存放空间少了,市民想多贮菜没条件。此外,南北蔬菜大流通繁荣了哈尔滨市冬季蔬菜市场,以前夏季才能吃上的豆角、茄子、菠菜等夏菜,冬季也买得到,市民不存秋菜照样过冬。这两个客观条件从根本上动摇了秋菜在冬季餐桌上的地位。
近年,为了让市民四季餐桌品种丰富,哈尔滨市大力发展棚室农业。市农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哈尔滨市有大棚菜10万余亩、温室菜万余亩,已达到蔬菜总种植面积的1成以上。棚室面积近年以每年300亩左右的速度均衡发展,通过不断采用新的栽培技术,让哈尔滨市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叶菜。即使像秋菜主力品种的白菜,哈尔滨市今年也新引进了南韩的早白菜品种,四五月份市民又可以吃上地产新鲜白菜。政府的努力进一步丰富了市民冬季餐桌,也更加削弱秋菜的作用。
从人们观念的变化讲,近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结婚成家,对秋菜市场的冲击比较大。今年32岁的中学老师秦女士说,买完秋菜要在外面晾晒,天冷上冻了再搬到屋里,还得找既不让菜冻了又凉爽的地方,平时还要经常倒垛整理、摘除黄叶,保存不好还会烂掉。平时工作都挺忙,没时间和精力想贮存秋菜的事。即使算经济账贮存秋菜也不合适,除去秋菜的水分流失、烂叶烂帮,价格也差不了多少。现在的人还都重视食品营养,自家贮存秋菜不当营养流失大,不如冬天买新鲜绿叶蔬菜营养丰富。
秦女士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从菜农菜贩的反应可知,现在购买秋菜的大多数是老年人,罕见年轻人。即使老年人是秋菜的忠实购买人群,但购买量也在下降,也源于秋菜目前在家庭食品中地位的变化。家住经纬街的杨桂英说,她家一直非常重视贮存秋菜,而且还腌渍酸菜、晾晒干菜,去年家里存了一阳台的萝卜、土豆。可是到了冬天,可选的蔬菜种类太多了,一直到今年开春,干菜和萝卜、土豆都没吃完,而且萝卜慢慢都放坏了,一边吃一边扔,天天换着花样给家人做这些菜,就想都“打扫”完,结果儿女都有意见了。今年吸取教训,除了腌酸菜和买了25公斤大葱外,其余什么秋菜都没买。
贮菜方便生活带来心底踏实———居民享受家有存菜的日子
秋菜上市的这几天,退休居民李志华的生活一下子充实起来,虽然自家买的大葱已经整理得干干净净放在街边晾晒了,但她还是天天和邻居们一起在街头卖菜车前转悠,看看别人都买多少、质量如何,生活中增添不少趣味。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父亲来买大葱,她和邻居交口称赞。她说,现在能跟父母一起来买菜搬菜的年轻人太罕见了,儿女们常劝我别再存秋菜挨这个累了,他们常常多给我塞点钱,让我冬天现买现吃。其实我也明白,像大葱虽然是每公斤0.5元,但扒去外皮、剪掉绿叶后就得相当于每公斤1元钱了,可还是比冬天买便宜点。孩子们哪懂过日子啊。不存秋菜过冬心里没底,即使是少买点心里也踏实。如果儿女回来想要什么菜,从我这里拿也方便。
10月份开始贮存秋菜已经是老年居民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位老年居民说,秋菜车开到小区门口,和老伴、周围的邻居一起购买,融入这种生活气息浓郁、共同劳动的场景,身心愉快。这不仅仅是一种惯性的运动,更是对心理需求的满足。
冬季腌一缸酸菜、存一阳台秋菜,虽然在大部分年轻人眼里费时费力,得不偿失,而对于一些中老年居民,却是一种生活享受。南岗区一位中年市民每年必腌酸菜,她说,现在年轻人不常做饭都没这种体会,其实每天做饭都得考虑做什么菜,天天做、天天换花样是件费心事。我特别喜欢冬天,捞出颗酸菜炒一炒、炖点汤、包个饺子都行,又省事家人又爱吃。有时候懒了不想买菜,拿出秋天贮存的土豆、大葱就能做菜,即使冬天市场上的蔬菜再丰富,去买菜天冷路滑,买完回家途中还怕冻了,哪有在家里拿点存菜来做方便。所以秋菜上市时不存点秋菜怎么行?
秋菜成熟不卖直接进窖贮存———居民贮菜向菜农贮菜集中
一面是秋菜生产面积不断增大,一面是居民集中购买量减少,大量的秋菜正在逐渐摸索其他出路,而菜农窖贮则是秋菜目前的主要出路之一。农业部门近年一直指导农民增加窖贮量,几年的贮窖经历也让菜农得到了实惠。
阿城区阿什河乡是哈尔滨市最大的秋白菜窖贮基地。阿什河街道办白菜主产区农技职员关云中介绍,这里的白城村、南城村种植的白菜都是颗大叶绿的秋贮品种“北京新三号”,因为菜农的种植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窖储。这里共有2700栋菜窖,有土窖、有砖窖,有的在菜农院子里,有的在住屋地下,深约三四米,最大的能贮菜二三十万公斤,最小的也能贮菜一两万公斤。菜窖有气孔和窖口调节气温,窖内装有木架,白菜分层贮存,易倒垛、通风好。菜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比在城市居民家阳台上更利于贮存白菜,除去水分流失和黄帮烂叶,冬季可得总贮存量70%的净菜。今年,该乡又将贮存秋白菜5500万公斤,可出净菜3850万公斤。这些菜在12月份至明年“五一”前出售,预计每公斤可售0.6元,比目前市价多出0.2元,菜农贮菜“错时销售”就可比上市时集中出售多挣770万元。
在哈尔滨市另一个重要的秋菜基地道里区榆树乡,目前也是一派繁忙的贮存秋菜的景象。在这里的民主、民泉、新乡村,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萝卜、胡萝卜、甘蓝、芥菜等今秋将贮存3000余万公斤
窖贮让秋菜升值的事实吸引了哈尔滨市其他秋菜产区的菜农,平房区菜农也开始纷纷建窖贮菜。种菜大户王维旺说,他家刚花了近10万元建了大菜窖,今年种的白菜能收获50万公斤,由于自家人忙不过来,从播种、收割到存储,都雇了工人,虽然雇工、存储的费用增加不少,但冬储的白菜开春卖价格将比秋菜高很多。除了供应各大农贸市场和小贩外,省内还有很多城市的商贩都奔“平房牌”白菜而来,春节前还会有外省的客商前来大量订购,不愁卖不出去。
秋菜产量增加菜车享受特权———政府对秋菜产销仍然重视
根据市农委相关人士估算,今年市民的秋菜购买量将比前三四年降低三成,但政府对秋菜产销供应工作的重视丝毫没有降低。根据农业部门专家分析,目前购买秋菜的群体集中在老年人、餐馆企业和中低收入者上,但短期内居民家贮存秋菜的习俗不会消失,而且秋菜的购买量将趋于稳定。
市农委蔬菜处秋菜生产形势分析数据显示,呼兰、阿城变区后,今年市郊秋菜播种面积大大增加,总量达36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95.35万吨。其中,土豆14.09万亩,比上年增加3倍多;白菜12.48万亩,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大葱3.95万亩,比上年增加56%。此外,还有青红萝卜、胡萝卜、甘蓝、雪里蕻等十余个品种,除胡萝卜总量同比减少10%以外,各品种种植面积同比均有所增加。
早在秋菜还未上市之际,哈尔滨市已经决定,在10月1日至11月15日秋菜上市期间,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将向秋菜运输车辆发放秋菜运输通行证,这些车辆免收过桥费、过路费和10月份养路费。卖菜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除了按相关地方法规规定的早6时以前和晚9时以后外,今年还继续实行了以往的中午11时30分至13时30分可进城卖菜的办法。哈尔滨市除了一类街道及花园街、海城街禁止卖菜车辆通行外,其他街道一律放行。在不影响交通、环境的情况下,还允许送菜进城的车辆在无禁止停车标志的支路以上街道旁卖菜,也可以进入居民小区、大院卖菜。每辆车除了每天交2元卫生费外,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
市商务局菜篮子办相关人士说,虽然现在每家贮存秋菜的量都不多了,但秋菜供应毕竟是大多数家庭关注的大事。,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秋菜,鼓励菜农进城卖菜,哈尔滨市今年仍然采取这些惠农政策,受到市民和菜农的欢迎。可见,购买、贮存秋菜在市民生活中仍有分量。
卖给加工企业外销南方省市———本地秋菜拓展销路
为了让秋菜不至于卖不出去,一些菜农在种植之初就与秋菜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香坊区向阳乡今年种植了1.1万亩秋白菜,省内的翠花集团订单收购,虽然每公斤0.16元的收购价格不高,但菜农的菜种植的时候就有了买主,成熟后砍下来就让车拉走,菜农种菜心里有底。在道里区榆树镇,三个秋菜脱水加工和腌渍加工企业与菜农签订近8000亩种植面积的订单,榆树镇副镇长孙文军介绍,该镇将有500万公斤的秋菜被加工成50万公斤干品,订单平均价格高于卖给菜贩,每亩地菜农可多收入300元。
在市区内卖不下去了,那就向外卖。一些农业合作组织积极向外拓展秋菜销售渠道。香坊区向阳乡是哈尔滨市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一年外销蔬菜700万—800万公斤。农办主任刘玉贤说,目前全国蔬菜形成大流通之势,冬季前期以北菜南运为主,后期以南菜北运为主,如广州、上海等地基本不种植白菜等品种,秋菜一下来,山东、河北的菜贩就纷纷来哈尔滨市收菜,南方菜贩的收购稳定住了哈尔滨市秋菜价格,让其不会在市民购买量锐减的时候下滑。今年外地菜贩在哈尔滨市的白菜收购价格是每公斤0.24元,运往位于山东省的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再从那里转卖至广州、上海等地。南方市场上,白菜一棵棵地被包装起来,售价可达每公斤2元,是在哈尔滨市收购价格的近10倍,如果哈尔滨市菜农将菜直销到南方,利润可观。但目前还没听说过有菜户向南方自销蔬菜。这主要是由于路途不熟,从哈尔滨市至广州,中途要给菜打两次冷,如果沿途找不到冷库,菜肯定全烂,没人敢冒这个风险。好在目前一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售菜经济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直接向南方销售秋菜将是哈尔滨市量多质优的秋菜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