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科技园区展示魅力 农民人均收入高出全省51.4%
2007-10-15 10:43:1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5日电 位于南岗区的哈市首家国家级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作物集约化高效种植、农牧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区建设,已建成中以合作奶牛标准化养殖、中美特种甜玉米种植等18个农业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园,去年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37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4%。

  “菁菁农业”连续刷新农机生产纪录

  今年以来,哈尔滨菁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连续刷新哈市农机生产纪录:第一家使用美国产195马力大型拖拉机,第一家引进美国产高底盘的玉米喷药机,第一家购买美国产青玉米专用收割机。

  “菁菁农业”大手笔购买农机,是该公司与美国通用磨坊合作生产甜玉米项目的“规定动作”。据了解,甜玉米是风靡北美、西欧的营养保健食品,其每道生产工序都有严格规范要求。

  今年,“菁菁农业”与园区农户签订了两千多亩耕地流转合同种植甜玉米,租金每亩高达600多元,是农民正常收入的两倍多,而“菁菁农业”种植的甜玉米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每亩的纯收入达一千元。

  “菁菁农业”用现代装备、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民“双增收”,仅是南岗区红旗乡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的一个缩影。园区创建以来,红旗乡流转耕地两万多亩,实施农业新科技100多项,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50多元。

  20多知名农产品畅销国内外

  农业产业化是以高素质企业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南岗国家级农业园区在创办之初,就把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头等大事”。在已建成的18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引入涉农企业60多家。引来了企业,就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及市场。

  龙头企业共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开发行贷款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国债扶贫项目等系列农业项目130多个,完善了“种养加销”等产业链、设施园艺“种贮加销”和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链。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内已形成红星无公害特菜种植、华威优质饲料种植等12个农作物集约化种植园,组建了摇篮乳业、绿色实业等龙头企业群体,形成了海顺无公害肉、玉丰有机食用菌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扶持造出市郊最多专业村

  土地流转给了企业,农民却获得了更多效益,这是南岗区通过政策扶持,打造出市郊最多专业村的结果。

  东升村村民南吉田,是食用菌生产大户。南吉田利用前后园子,建起了3个蘑菇温室,尽管面积不到一亩地,但年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竟是种植玉米效益的200多倍。于是,东升村有20多户农民跟着南吉田学种蘑菇。这个小屯里,建成蘑菇温室37栋,日均生产蘑菇5000公斤。为支持鼓励农民种蘑菇,南岗区于去年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凡是种蘑菇成功的农户,每平方米温室一次性奖励25元,去年年底,东升屯一次获得“蘑菇奖”27.7万元。

  今年,东升村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大地里建了62栋蘑菇温室,南岗区再出台更优惠政策:水电路免费修到温室区(总造价近百万元),一亩温室补助1.7万元。

  除了“蘑菇村”,园区内还有旭光“奶牛村”、前兴隆“獭兔村”、红星“特菜村”、曙光“铅笔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30%以上的村屯形成了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