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中央大街—友谊路地下通道开通:3分钟通过地下道
2007-10-17 07:40:1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永志 赵政府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电 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的中央大街—友谊路地下通道16日正式开通。该工程南起中央大街上的工商银行,横穿友谊路,北至防洪纪念塔,行人过全长241米的通道仅需3分钟。该工程在解决中央大街和友谊路交叉口人车混行问题的同时,还打破常规采用“斜穿友谊路”的方式设置地下通道,减少地下通道对中央大街的“切断”感,使中央大街整体的欧式建筑风格得以完美延续。

  老照片展现冰城历史

  地下通道改变了常规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的直向下穿道路的方法,采用了“斜穿友谊路”的设置方式(通道呈“ ”形),减少地下通道对中央大街的“切断”感。通道本身也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使中央大街的景观得以延展。

  地下通道工商银行入口两侧的栏杆采用了城市主色调——米黄色,与中央大街一脉相承,栏杆两端各有一个桩柱,桩柱上方的花瓣状柱头煞是好看。

  步行51级阶梯进入地下通道。通道内与中央大街风格基本一致,十根立柱非常庄重,每根柱子上装有四个欧式吊灯,古朴而不失韵味。吊棚呈米色,而通道的天花板则是白色的,通道内的光线十分柔和。

  通道的四周设置了20多个橱窗,橱窗内布置着哈尔滨市老建筑的照片,这些照片成了地下通道的一大景观。许多游人都停下脚步在橱窗前观看,一些老哈尔滨人也借着这些老照片搜寻着记忆中的哈尔滨。在一张老照片前,市民王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这张照片看似一个大杂市,其实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哈一百”(现“新一百”)。

  记者看到,橱窗内还悬挂着防洪纪念塔、布拉格维音斯卡娅教堂等建筑的照片,许多人拿出手机、相机,拍下珍贵的照片。来自合肥的游客胡先生说,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哈尔滨市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还可以通过这些老照片了解哈尔滨市的历史,真是不虚此行。

  

  避免走哈站地下老路

  从中央大街进入到地下通道,向左前方走是防洪纪念塔出口,右侧则是面积为8100平方米的商服区。此前有市民担心,在地下过街通道内设置商服,会不会像哈站地下一样,由于商服过多而湮没了交通功能。

  对此,哈尔滨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防止商业影响交通,设计时采取了在通道的一侧设置商服,不与通道交叉。这样购物人群就不会大量滞留在通道内影响行人通行。

  同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在通道建设之初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并征求市民的意见,最终确定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配建8100平方米的商服和3800平方米的停车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

  

  保安24小时巡逻

  记者采访时,一名头戴钢盔的保安正在地下通道入口处巡逻。为了保证行人通行安全,这里不仅安装了10个覆盖每个角落的摄像头,而且还配有12名保安24小时巡逻。

  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通道的阶梯和地面都采用了防滑地砖。针对防滑路面对于清扫保洁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管理部门安排了14名保洁人员打扫卫生,保证地下通道“一尘不染”。同时,在通道内还设置了4个不锈钢的分类垃圾箱。

  行人进入通道稍一抬头,就能看到中英文标识的卫生间指示牌,标识上以往的“WC”已经改为更加准确的“Restrooms”。就连卫生间入口上方悬挂标牌的支架也采用了欧式风格。

  该地下通道是哈尔滨市首个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的人行地下通道。记者看到,在工商银行和防洪纪念塔两个入口右侧分别设置了一条残疾人专用通道,通道宽1米多,转两个弯后进入地下。

  “二环快速少个死结”

  

  记者在中央大街和友谊路交叉口看到,由于该路口的信号灯已被撤掉,往日拥堵不堪的街口车流非常顺畅。司机何师傅告诉记者,他负责给肇东市的客户送货,这个街口是必经之路。由于这里过街的行人太多,红灯时间长,每次通过时都非常困难,还担心撞到行人。这里成了二环快速干道的一个“死结”,干着急就是快不起来。“现在好了,不用再等信号灯,开车心情舒畅多了。”何师傅高兴地说。

  记者从中央大街入口进入地下通道后开始计时,走到防洪纪念塔出口只用了3分钟。市民李晓双告诉记者,在没有设置地下通道以前,要想从中央大街横过友谊路到防洪纪念塔怎么也得用5分钟,更重要的是这里人车混行,每次过街都提心吊胆的。现在从地下通道过街不但节省时间,也更安全了。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