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双城幸福满族乡幸福村 小平视察过的幸福村
2007-10-17 16:26:1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伟 王立春 记者 马少忠 陈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双城幸福村新建的农民住宅楼和硬化路面。王立春 摄

  东北网10月17日电 1958年9月18日,邓小平同志来到双城县幸福满族乡幸福村视察。他鼓励乡亲们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大力开展科学耕种,尽快富裕起来,用勤劳换得幸福。49年后,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我们驱车来到双城市幸福满族乡的幸福村时,正赶上村民们在村委会主任那中华的带领下,修建通村的白色水泥路。53岁的那中华一见到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幸福村原名叫镶黄四屯,有620户,近2000人,耕地面积13000亩,奶牛200多头,蛋鸡3500多只,住房基本实现了砖瓦化,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新结婚的小青年还配上了电脑。有了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后,今年修通村公路3公里,计划明年村内再铺红砖路4条,种树500棵,基本实现雨天走路不沾泥,出门坐轿不骑驴,家家门前有绿化,孩子个个都入学,让咱们幸福村和城里一个样。”

  早年有悲喜

  回忆起过去的幸福村,那中华有喜有悲。49年前,他还是个满跑满颠的孩子时,突然有一天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给他穿上了新褂子,村长还塞给他一个白面馒头,简直像过年一样。他钻进人群,挤到前面,看见一个操南方口音的人拉住老村长,在亲切地讲着什么,大家甭提有多高兴,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这群客人走了好几户人家,还到村头的大地里站了好久,才在乡亲们依依不舍的泪眼中离开了村子。后来那中华才知道,那个和他们照相、鼓励他们致富的人,就是邓小平。每当想起这些,老那心中涌满了自豪。

  悲伤的是,当全村人铆足了劲儿,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加大机械化耕种,力争快些富裕起来的时候,一场风暴席卷了这个村。一时间,猪、鸡、鸭、鹅全当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成片的树林、树苗被毁掉了,鱼塘被废掉了,科技田、高产田荒掉了。幸福村的百姓刚刚看到幸福的光景,又被狠狠地推向了贫穷。接下来的十年,幸福村依旧是住草房、修泥墙、走土路、吃粗粮,家家户户一模样。那中华气愤地讲,这十年,正是我们成长的黄金季节,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没书读,没副业干,天天搞运动,年年刨垄沟,累得要死,却穷得要命。全村没出一个大学生,有时甚至还要吃返销粮。

  今天忙造福

  谈到现在,那中华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前,把土路改成红砖路或砂石路,把村子环境美化好,得让幸福村名副其实,真的看着舒服,住着幸福啊!”

  离开幸福村,在去往幸福乡的路上,副乡长顾长勇告诉我们:据考证,双城市幸福满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以“幸福”命名的满族自治乡,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近年来在“主辅换位”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引领下,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已上升到主体产业地位,其收入占农业收入的52%。同时,全乡棚室菜、露地菜、西瓜、甜瓜、杂粮等经济作物已占到种植总面积的40%左右,成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到了乡里,年轻的女乡长何洪千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谈到“幸福”二字,她的脸上便荡漾着喜悦。她告诉我们:幸福满族乡一直是我省农业机械化的示范乡镇,多年来一直得到党中央的关注和重视。温家宝总理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曾来到幸福乡庆诚村视察农业;1995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乔石同志,来到幸福乡久援村视察奶牛养殖工作,并深入到养牛大王关树连家详细了解生产和生活情况;1997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也来到幸福乡,并到久援村视察奶牛一条街的情况。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幸福满族乡始终坚持着“促增收、谋发展、构和谐、快建设”的十二字方针,大力发展种植业,在去年3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又增加5000亩,使今年粮经饲比例为50:35:15,全力打造西瓜、香瓜的“幸福”品牌。还加大牧业小区和专业村建设,在去年奶牛存栏5280头的基础上,今年力争达到6500头,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180万元。努力增加劳务收入,也是幸福乡的打法之一,2006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79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并实现收入1642万元,今年力争实现转移新增劳动力5%,即450人,增收225万元。

  明天会更好

  乡党委书记白春芳握住我们的手说:到我们这来,一是幸福,二是满族(满足的谐音),接着就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说:满族乡的人民并不满足。今年要抓两件大事:一是招商引资,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2006年幸福乡共引进项目8个,制药、造纸、包装、酿酒将成为支柱产业。今年跟踪引进汽车销售、饲料加工等产业。白春芳告诉记者,他刚从大连赶回来,准备引进海鲜加工企业,前景看好。

  幸福乡的农业基础比较好,群众也都注重科技和投入。今年全乡新建科技示范园区8处,总面积4000亩,通过新品种、新栽培模式、农机农艺结合等项目的示范,尽快采用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全乡原有棚室菜面积8.5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增美国红提、葡萄栽培棚室1.5万平方米。全乡新增双孢菇、香菇生产基地各一处,生产面积6800平方米。又带动20户农民发展双孢菇、香菇生产,扩大生产面积4000平方米。

  当记者离开幸福满族乡的时候,看到水泥路边一排排新建的大棚,一座座崭新的厂房,一个个生动的劳动场面,不由心中感叹:叫幸福的地方,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更热切啊!

  追赶幸福

  阿猛

  人们有不同的幸福观。

  幸福是什么,很难定义。

  但幸福“不是什么”,似乎更明白些:贫困、愚昧、病痛、孤寂等等。要寻找幸福,就要排除那些非幸福的因素,而这个过程注定苦乐相伴。

  假设,幸福是每个人合法利益的最大化,满足它的必要条件,就要去追。追,锲而不舍,才有机会享受幸福。如果一遇挫折,便淡漠了对幸福的向往,听天由命地混日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那些叫幸福的地方,寄托着渴望幸福的人们最美好的祈盼。其实,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放弃对幸福的追求。眼中有幸福,才有奔头,才有承受痛苦的力量;向着幸福进发,不怕险阻,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标。而那些艰难困苦不过是幸福的代价。

  幸福在哪里?在追求者坚忍不拔的意志里,在他们化险为夷的智慧里,在为此日夜挥洒的汗水里。

  去做这样一个追求者吧,属于你的幸福终将眷顾你。

  幸福村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