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电 作为十七大的唯一一名女县委书记代表,中共巴彦县委书记张丽娜在会议期间感到无比自豪,她深有感触地说,党和国家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了每个农民。作为农业大县,巴彦县紧紧围绕突出发展新农业、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加快结构调整。
———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得到巩固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让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在农村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直难以实施的“一事一议”政策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村屯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两年来,巴彦县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启动建设项目1122项。基础建设投入相当于改革开放29年来的3倍。全县共硬化通乡公路141.3公里,通村公路230.92公里,屯内巷路55.35公里,铺装砂石路112公里,修建桥梁35座;共打机电井40眼,解决了5210户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标准化农房75.8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273个;新修砖石结构排水沟113762延长米,地下排水沟8028延长米;新建标准化院墙80790延长米;安装路灯371盏;造林19065.5亩,植树211万株,绿化达标村屯98个。
———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俗话说,“无路不富,路畅业兴。”新农村基础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使得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相应地得到了改善,农产品外销渠道更加顺畅,加工企业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来源的固有模式正在被逐步打破。在粮食生产保持稳产增产的同时,一批新兴的特色产业正在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去年以来,巴彦县各乡村大力发展“一村一业、一屯一品”特色产业20余个。涌现出了丰乐狐貉养殖、华山小杂粮和粉制品加工、龙泉劳务输出等为代表的42个特色产业专业村、343个特色产业专业屯,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社会事业加快向农村延伸,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目前,巴彦县已有14913户农村群众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36万人,参合率达到91.38%;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了免费教育;在原有18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敬老院的基础上,又投资100万元新建了中心敬老院,全县集中供养人员达1448人;新建卫生服务室18个,新建医药销售网点50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建设休闲广场15处、农村文化活动室8处,基本满足了农村群众求学、求医、求乐的需求,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可就、乐有可去的初步目标。
———广大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村风民风更加淳朴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诸多益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各乡村纷纷成立村民理事会,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在村两委的组织下,由村民理事会研究制定屯内路边沟修建和路两侧绿化、香化方案,农民群众自觉出资出劳,积极投身到建设之中。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群众心里亮堂了,心情舒畅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