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 专家提示购买风险
2007-10-22 09:10:4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韩凤涛 王履臻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2日电 近来,一大批建在农村宅基地上的住宅楼悄然入市。这些被人们称为“小产权”房的住宅虽然办不了产权证,但因价格低廉,颇受一些中等收入市民的青睐。对此,专家提醒市民,已经生效的《物权法》并不保护城里人购买的“小产权”房,市民花十几万元买到的只是居住权,因此购买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村镇内“小产权”房大量涌现

  在道里区新发乡建国村,一座已经封顶、外墙粉饰一新的“凹”形7层“小产权”房如今正在热卖。据了解,这座住宅楼共180户,以使用面积30至40平方米的居多,最大的也不到70平方米。目前的销售价格根据不同的楼层和朝向,每平方米1400元到1700元不等。在离建国村不远的老机场路薛家一带,类似的“小产权”住宅楼则已连成了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市区周边开发“小产权”房的乡、村越来越多。这些“小产权”房基本都是多层住宅楼,使用面积6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80%以上,也有个别使用面积过百的户型。从价格上看,“小产权”房均价在每平方米千元以上,最高不超过2000元。建房占用的土地多为村里的宅基地,有的虽已办下了“建设用地许可证”,但买房也只能发给“村镇房屋所有权证”。

  无权“小产权”为何有市场

  顶上有阁楼,楼下带车库;饮用地下水,做饭用液化燃气钢瓶,包烧费参照城里供暖费标准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没有产权证且位置相对偏远的“小产权”房,根本不愁卖,记者采访的几处“开盘”不久的“小产权”房据说都已卖出了80%,其中半数以上的房子都卖给了城里人。薛家一带的一处“小产权”房年初卖楼花时,每平方米最低价是1200元,现在已涨至1480元,最高已达1800元。

  业内人士称,这类“小产权”房不可能“转正”。那么,为何还有市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产权”房最大的卖点就是房价低廉。与市区均价已逾3000元的房价相比,“小产权”房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另外,因为没有产权证,“小产权”房买卖交易不用交任何税费,不受各种调控政策限制,这些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来说倒成了吸引力。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买“小产权”房的市民并不准备在此长期居住,而只是当做一个过渡,他们说“等将来发展好了,还要搬回市区”。为此,有些人反而觉得“小产权”房没有产权是个优点,因为“将来卖房也不用通过市里的产权交易管理部门,不用交各种税费,转手成本非常低”。

  《物权法》不保护“小产权”

  对城里人来说,“小产权”房低价背后存在着高风险。精研《物权法》的黑龙江鸿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博告诉记者,《物权法》保护的是合法的相关私有权利,而“小产权”房恰恰不具备合法的产权,因而不受法律保护。一切宣传为“使用权”、“乡产权”、“小产权”的房屋都没有产权保障,不具有房屋所有、转让、处分、收益等权利,且不能办理房屋的产权过户手续,市民要慎重购买。

  何为“小产权”房

  是指购买建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这类房屋由享有该土地所有权的乡(镇)合作经济联合社或村经济合作社的机构制作颁发权属证书。业内人士称,小产权房不是完全没有产权,而是按国家规定不具备申领合法房产证的条件,购房者的使用权没有疑义。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