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绥芬河与东宁携手编织口岸“社保网”
2007-10-22 16:02: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正航 李文 秦嗣臻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2日电 绥芬河和东宁都是口岸县市,企业和个体从业者占了大部分,这部分人群的保障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尤其重要——

  46岁的个体户李显武是2006年参加医疗保险的。在参加保险后,他经检查发现患心脏病,做了3个支架手术,共花医疗费11万余元,这其中,因为参加了医疗保险,他报销了7万元。而从李显武2006年9月参加医疗保险至今,他一共只缴纳了2281.68元的基本医疗保险金。

  在绥芬河、东宁,像李显武这样尝到社会保障体系甜头的人还有很多,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只是编织起口岸社保网的一部分。企业养老保险的扩面、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办法的深入贯彻实施,都是这张社保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参保覆盖面

  绥芬河和东宁都是口岸县市,企业和个体从业者占了大部分,这部分人群的保障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尤其重要。从1987年绥芬河养老保险公司成立至今,养老基金已经滚存7000多万元。东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1993年征缴300万元增长到2006年征缴3000余万元,增长了9倍,企业退休人员由1993年1000余人增长到2006年末的近6000人的发放养老金近5000万元。上述看似枯燥的数字中,凝聚了社保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中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劳有所得。

  东宁县彩虹印刷厂原来属银行下设的集体企业,一直未参保缴费,企业效益不好,徘徊在社保大门之外,致使多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无法办理退休手续,纷纷上访要求解决退休问题。东宁县社保局多次与该企业法人和主管部门协调此事,终于将该企业40多名职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

  我省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统一收缴比例是工资的30%(个人8%、企业22%),而绥芬河实行的却是28%(个人8%、企业20%),据养老保险负责人介绍,这个比例的不同,是因为绥芬河养老保险征缴有节余,这在全省也是排在前列的。而这降低的小小2个百分点,就可以为绥芬河的企业节省上百万的资金,减轻了绥芬河企业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为职工参保的积极性,使更多企业职工退休后有退休金,保证了他们生活的稳定。另一方面,在保证现有参保人员足额正常发放的同时,养老保险管理部门还在今年成立了稽核和扩面两个小组,对没参保企业进行摸底和宣传,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口岸人有养老保险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

  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有着同等的重要意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使很多没有固定职业的绥芬河人也被纳入医保的队伍,大病等可能致贫的问题有了应对的方法。绥芬河的医疗保险在1995年改革后,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参保人员已经由最初的79个单位1309人扩大到现在的327个单位11842人,实现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而在启动企业医疗保险的同时,市政府拿出了部分风险基金,保证了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扩大了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

  推行小额贷款创造优质生活

  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做基础,绥芬河、东宁再就业局正在推行的小额担保贷款,又让下岗失业人员有了就业的资金保证。到目前为止,两局共为300多名下岗职工发放了500多万元的贷款。与此同时,对“4050”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的工作正在继续进行着,补贴标准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从去年按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15%调整到今年的30%给予补贴,刺激了更多参保者,增大了保险的覆盖面。

  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五大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绥芬河、东宁劳动部门对这五项保险不断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携手编织了口岸“社保网”。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