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3日电 22日有市民反映,在南岗区吉林街52号,有人私自将市二类保护建筑的木制门窗砸开,换上塑钢窗,并在屋内搭起支架,欲变成二层楼。
11时许,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该楼共3层,有地下室,外墙颜色为土黄色。在楼体右侧下面,有一个非常醒目的黑牌子,上面写着“二类保护建筑”。并标明此楼原为捷克领事馆,建于1905年以前,砖木结构,属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楼左侧4门,现场工人正在施工,4扇弧形大窗户被拆下,堆在一旁。其中,有两扇窗户已被重新换上了塑钢窗。屋内,面积约30多平方米,里面立起了钢铁支架,工人正在搭建二层楼。附近居民气愤地说,楼体上挂着保护建筑牌匾,介绍该楼历史的大石碑就立在楼外,施工者是明知故犯。
在施工现场,一自称姓李男子说,是他找工人来干活的,这个房子是他刚以每月1000元租来的,知道该楼是二类保护建筑,准备在这里开个才艺班。因为房子漏雨,窗户也透风,就重新装修一下,顺便把窗户也换成新的。
据市规划监察管理大队名城保护科一姓于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对保护建筑进行修缮,应向市规划部门提出修缮方案和申请,并按规划部门审批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缮。吉林街52号私改窗户并未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属私自维修。上周四,工作人员就接到举报,并到现场查看。目前,工作人员已贴封条,责令其停止施工,并在规定期限内将4扇窗户恢复原样。
相关链接
吉林街52号楼
哈尔滨自1905年开埠以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吉林街52号楼原是著名犹太商人克罗尔的私人宅邸,1924年到1927年曾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31年,捷克政府在哈尔滨设领事馆于东大直街71号,后迁到此楼。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庄重气派,呈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为民宅。
2007年6月,旅游部门将其设为一处了解哈尔滨历史的旅游景点,并在吉林街上设立了指示介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