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我省希望工程走过15个春秋 1.57亿资助15万名贫困生
2007-10-30 06:05: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姚晓丹 王妮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30日电 希望工程可谓家喻户晓,人们提起希望工程都会想起那个“大眼睛”的希望工程女孩苏明娟。我国实施希望工程已有18个年头,我省希望工程也已实施了15载了。15年来,我省希望工程募集海内外捐款1.57亿元人民币,资助15.2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567所,援建希望网校2个,培训奖励希望小学教师5000余名。在这些捐款的背后,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与一颗颗爱心的故事……

  “孩子上学才是天大的事儿”

  1992年10月30日,我省青基会正式实施希望工程。15年来,省青基会收到上万笔捐款,但最让省青基会工作人员牛晓红难忘的还是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1992年11月,在哈房产管理局直属处四所工作的翟效昉、王玉林走进了省青基会的办公室。

  家境贫困的翟效昉最能体会到上不起学又特别向往上学的那种感受。他曾经的小学是一所低矮的土坯房,黑板也是水泥抹的,老师用的粉笔都剩下一个小粉笔头还要用手指头在黑板上抹下最后一个字。现在回忆起当初的境况,翟效昉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们那时学费一学期才几角钱,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王玉林说,他邻居家有个女同学学习很用功,几乎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到学校,不管春夏秋冬都站在学校的土墙边读课文,她的声音很甜美,读起课文声情并茂,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听她读课文,她梦想成为一名新闻播音员。由于家庭贫困,那位女生后来辍学了。辍学后,她还时常赶着牛到学校边听同学读课文,边流着泪边大声的和学生们一起背诵着课文。“那时,我想如果有人能出钱资助她上学就好了,她也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播音员。”说到这,王玉林的眼里流露出些许遗憾。

  翟效昉从夹克衫最里面的兜里掏出了折得很平整的一个信封,上面写着“献给黑龙江省希望工程”。“这是40元钱,我们每人捐20元,给两个小学生交一学期的学费。”

  翟效昉和王玉林不知道,这是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把知识教给像我一样的孩子们”

  “有爱就有希望”。希望工程是一个靠爱心筑就的爱心工程,爱让贫困学子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并时刻惦念着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曾获资助或正在获资助的许多受助者,也加入到爱心的队伍,捐款、助教,用实际行动慰藉着捐赠者那善良的心灵,用一颗感恩的心延续着生生不息的爱的种子……

  曾受希望工程资助的李冬梅现在已在杜蒙县腰屯乡小学工作7年了。1992年,小冬梅母亲病逝,父亲多病,无法承重繁重的农活。小冬梅用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放学后,她扛起锄头和父亲下地种田。晚上回家后,她还要做饭,照顾年幼的妹妹。等夜深人静时,她才搬着小板凳坐在外屋的地上温习功课。可家里越来越困难,小冬梅面临辍学。为了不让父亲难过,小冬梅主动和父亲提出

  退学,但是背地里自己边翻看着课本边流泪,读书对于她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儿了。

  1992年,希望工程开始在我省实施,小冬梅成为我省首批希望工程资助的对象。在一位好心人的资助下,小冬梅重新回到了校园,她学习刻苦,并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靠着好心人的资助和自己的勤工俭学,冬梅读完了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院。

  冬梅学习成绩一直好,还有社会实践经历,被大庆市一家企业录用。冬梅却拒绝了这个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农村当了一名农村教师。冬梅觉得,是希望工程让她圆了上学梦,她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属于她自己,还属于希望工程和那些资助她的好心人。因此,她决定要把知识传授给那些像她一样曾经那么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把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爱的人。

  如今,从希望小学毕业的学生正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社会。据初步了解,有30余人回到希望小学任教,教书育人,传递希望。2007年3月,黑龙江大学46名希望工程受助大学生组成的爱心社率先启动了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星光行动”,先后数所高校的贫困学子加入到这个传递爱心的队伍。他们将爱心传递给贫困的农民工子女,为他们送知识、送健康、送快乐……

  15年,希望工程茁壮成长

  15年来,我省希望工程从资助农村中小学生完成9年义务教育,到关注贫困高中生、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从全面支持广大贫困农村的基础教育,到“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实施,希望工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省青基会已援建567所希望小学,建设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40个、希望工程图书室39个、希望工程电脑教室8个。省青基会还举办“百万爱心行动”、“希望工程万里回访”、“援建希望小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等活动。

  这些爱心工程都铸就在数百万笔满载爱心的捐款上。这些充满爱心的捐助者中,有许多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企业家,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点滴爱心凝聚成爱的长河。

  希望工程在我省实施15年来,为十几万贫困孩子提供了继续学业的机会,改变了数十万名儿童的办学条件,让贫困学子可以读书,沐浴着知识的阳光,与希望工程一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