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网络大交通格局确立 哈尔滨市松北区2亿元铺就致富路
2007-11-01 16:17: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海燕 卢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水泥路面从村到屯,松北人踏上了致富路。

  东北网11月1日电 经过四年建设,完成了238公里通乡通村公路,日前,松北区实现了全区五个镇48个行政村全部用高等级路面连通的村村通,公路建设也创造了标准最高、质量最好、里程最长、投入最多的四项“全省之最”。目前,松北区两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松北硬化网络大交通格局初步确立。

  让“三头”成为历史

  过去,松北区的乡村路全是泥土路,晴天灰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影响群众出行和乡村经济发展。

  谈起感受,对青山镇的镇长张春说:“过去一进对青山,小车两面翻,前面翻浆路,后面一溜烟。外商来了看资源点头,看路摇头,握手以后再也不回头。”镇里路况差,都是沙土路,怎么也招不进客商。现在,因为路好走了,交通便利了,投资商到对青山不觉得远了,对青园区招商形势非常喜人,已有11家企业入驻园区,还有12家企业正在洽谈。“三头”已经成为历史。

  “村路通了,路两边的土地也增值了。”万宝镇的农民周永春告诉记者,他原来打算以20万元的价格卖掉一块地的使用权,现在给多少钱也不卖了。

  从对青山镇嫁到万宝镇的潘淑霞最有感触,路通了,回娘家也方便了。“过去回娘家需绕道走,一走就是大半天,现在村路通了,比原来近了十来公里的道,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高起点打造“经济大动脉”

  松北区是在五个镇的基础上建政设区的,公路状况很差,尤其对青山、乐业和万宝三个镇,许多路面多年弃养,通行能力弱,严重影响镇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出行。

  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为切入点,从最基础、群众最渴望的事情入手,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明确提出要着眼长远,高标准设计,高起点打造“经济大动脉”。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62亿元,共建设通乡、通村公路238公里。

  如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三年通乡公路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也提前一年完成。据介绍,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部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为6.5~7米,路基宽度为7.5~8.5米,路面全部为22厘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为一层18厘米或两层各15厘米水泥稳定砾料。工程同时也创造了标准最高、质量最好、里程最长、投入最多的四项“全省之最”。

  高质量建好致富路

  为把这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事情做好,松北一班人形成共识:要千方百计保证工程质量,把每一条路都干成良心工程。

  为此,建设部门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标段、交通设施标段和监理标段全部采取公开招标,并由招标投标代理公司代理,对收到的投标文件进行公开开标、当场报价,工程建设全过程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在工程质量上,把住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的进场关口。要求施工单位在具有二级以上公路试化验资质的检测单位做各项试化验,在达到质量标准后,材料方可进场,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关键环节、部位重点抓,对水泥剂量、厚度和养生、拌和时间等都有细化要求。对每个项目都指定了项目管理负责人,他们经常吃住在现场,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为确保通乡道路建一条、管一条、养一条,松北区探索建立了建、养、管、用并重的新机制。

  “路边经济”迅速兴起

  随着一条条致富路的建成通车,松北不少村民纷纷打起了路边的主意,路边经济迅速兴起。

  对青山镇的村民张育良在路边开了家小吃,每天进进出出的食客不断,一月下来竟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发起“路边财”。

  对青山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徐学斌说,由于路修好了,许多周边县市的车辆都从镇里走,来来往往的车多了,沿着公路边一下新开了30多家汽车修理店,新开17家餐饮,还有7家理发店,一批商服网点迅速兴起。

  被省工商局命名“龙江第一集”的对青山镇的农贸大集,在原来村路没通时,每周日开集时,大集只有8000多人,现在路好了,连兰西、明水、青冈、肇东等周边县市的农民都来赶大集,大集多到了3万多人。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松北区委书记王镜铭说,松北区将重点谋划路网建设方案。要把致富路修到农民家门口,发财路修到田间地头。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