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电 1日,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会上公布了活动开展两个月来,工商、质监、卫生、检疫、农委等部门取得的成果。
-工商:
受理举报3600多件
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全省工商系统共取缔无照经营业户964户,吊销营业执照27户;责令停止销售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39744.6公斤,其中销毁10485.7公斤;收缴罚没款112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360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09万元。
目前,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含商场)80%以上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批发户和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80%以上建立了食品进销货台账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
-质监:
查处黑窝点81个
活动开展两个月来,全省质监部门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11973家,查处违法案件947起,立案查处662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497.15万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336起,吊销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28个,查处黑窝点81个。其间还抽查各类食品1503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1.43%。同时还检查企业913户,查处案件128起,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53家,无3C认证企业8家,查获不合格产品货值144.78万元,收缴罚没款94.69万元。
在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地条钢”和假冒名优水泥的黑加工点整治中,全省共收缴“地条钢”80多吨,端掉假水泥黑加工点5个。
-卫生:
取缔无证饭店1472家
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中,共对55个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整治,检查餐饮单位31339家次,查处案件1859起,罚款81.02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4起。其中,取缔无卫生许可证单位1472家,吊销卫生许可证单位21家。
通过两个月来的专项整治,我省县城以上餐饮业、食堂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达74.55%,卫生监督化分级管理达到86.6%。哈尔滨市还针对部分小餐馆无卫生许可证的问题,制定了小型餐馆、小吃店、档口式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标准,促进了无卫生许可证单位的改进工作。
预计我省将在12月10日前完成餐饮消费安全整治任务。
-检疫:
检出不合格货物127批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省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9114批,货值54641万美元。其中检出不合格出境货物11批,货值29万美元;不合格入境货物116批,货值410万美元。
省检验检疫部门主要加大了对俄出口果菜监管工作力度,对高风险水果品种实施严格的落地检验检疫制度。实施严密监管后,经检验检疫的出口果菜共930批,货值834万美元,合格率达100%。
此外,检验检疫部门还加大了对注册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基地的监管,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10月末,黑龙江省检验检疫局对全省191家食品卫生注册企业、22家质量许可企业、88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62家出口肉类备案饲养场进行了全面清查,取消了79家不符合食品卫生注册要求的企业的注册资格,取消了24家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出口肉类备案饲养场的备案资格。
-农委:
清缴违禁兽药83公斤
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全省共出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人员2140人次,检查抽查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268次,抽查各类生产企业210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61份。在对违规兽药的整顿过程中,清缴“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及其复方制剂等违禁兽药83公斤,取缔违规兽药经营企业18家,责令限期整改兽药经营企业74家,捣毁制假窝点1个。
目前,全省13个省、市(地)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被列入质量安全检测范围。监测的品种主要有:叶菜类8种,果菜类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