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呼兰河死鱼水上漂
2007-11-06 14:29:2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鲁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6日电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呼兰河,因作家萧红《呼兰河传》而享誉海内外;如今的呼兰河,却因河面漂死鱼受到关注。5日,提起大约20天前发生在呼兰河漂死鱼的事,在呼兰河边生活了近30年的渔民张兴辉感慨颇多:早先河里多次捕到过10多公斤的胖头鱼,如今连不足一两的小白鱼都十分少见。

  河面死鱼成片漂

  呼兰河是松花江14条一级支流之一,在距离呼兰河大桥约4公里的地方注入松花江。近些年,呼兰河的水质一直不好,但从未发生大范围死鱼的现象。正在呼兰河边闲逛的渔民张兴辉,在呼兰河边住了将近30年。他说,20多年前,每天捕到十多条两三公斤重的胖头、鲤鱼很平常,有一次他还捕到了一只比脸盆还大的乌龟和足有30多公斤的大鲤鱼。可这五六年,别说两三公斤的鱼,半公斤的鱼就算大鱼了。

  10月15日,一大早到呼兰河边遛弯的老张发现了惊人的一幕:河面靠近岸边的地方漂着成片成缕的小白鱼,目测重量足有一二百公斤。和老张一道走近岸边的渔民老谭也看到,只有食指大小的小白鱼、老头鱼在靠近河边的地方冒着小脑袋,张着嘴呼吸空气……从呼兰河对岸划船过来的老谭,划船捕鱼忙活了一上午,竟一无所获。

  8日,记者沿着正在建设的呼兰河石龙护堤行走,在石头缝中偶尔还能看到只能称其为鱼苗的死鱼。正在印着哈鱼捕H256船上卸设备的两个渔民主动和记者说起了死鱼漂河面的事。那天,岸边的死鱼非常多,基本上全是小的死鱼,没有大个的。中午的时候,岸边的人聚拢得非常多,有的大人还领着孩子来捡鱼,但没有人敢吃。

  渔民:污染根在二道河

  小鱼为何会成群死亡?住在呼兰河边的渔民异口同声地说:是二道河的污染造成的。

  渔民口中俗称的二道河是呼兰河的支流,学名叫肇兰新河。提起这条河,当地百姓都叫它龙须沟。当记者来到庆丰桥的肇兰新河时,河水虽然有些泛黑,但没有闻到刺鼻的味道,可当地的村民却告诉记者,上游的污染总是隔三差五才偷偷地排放,那时候,熏得人直流眼泪。

  据哈市环境监测站的跟踪监测显示,今年7月以来,呼兰河段污染有进一步加重趋势,主要原因是原来的肇兰新河与呼兰河汇合处在呼兰河大桥东侧约两公里处,今年呼兰河重修护堤,肇兰新河在呼兰河上游的庆丰桥下就提前汇入了呼兰河干流。呼兰河在呼兰县主要控制断面有3个,从监测结果看,3个断面污染状况都较重。目前,呼兰河入呼兰县境内断面水体,溶解氧为三类,高锰酸盐指数为四类,氨氮为五类。同时,肇兰新河入呼兰县境内断面水体各项指标均为劣五类。

  记者曾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两次对这条公害河进行过踏访,省人大代表也多次对这条河进行过调查。去年9月末,记者曾随省人大龙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对肇兰新河进行过实地踏访。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是,肇兰新河根本不是河了,已经成了上游企业和肇东生活污水的泄污沟,水不能浇灌庄稼,牲畜不能饮用,而且臭味熏得人睡不了觉,吃啥也不香。

  记者从呼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2003年春季,呼兰水产总站对呼兰河公路桥上段及呼兰河口进行常规监测时,发现有鱼类死亡。哈市渔政处和哈市渔业环境监测站实地监测化验,两个监测点水中溶解氧指数均为0.48毫克/升,低于国家渔业水质标准3毫克/升,致使鱼类无法生存。

  根治还需两三年

  肇兰新河的污染,不仅百姓关注,省人大城建环保委对此也尤为重视。

  省环保局相关环保专家就表示,肇兰新河俨然是排污沟,从气味颜色看,“河水”都不如达标工厂出水口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由于污水量已经超过了雨水的稀释量,水体存在着硫化物等大量有机污染物。肇兰新河污水对人畜的危害达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已经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临近村屯的正常生产生活,直接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日,记者从省人大城建环保委了解到,去年年底,省人大特别将肇兰新河污染治理问题列入重点议案。不久,成立了由省环保局牵头,省发改委、水利厅、建设厅、扶贫办参与,沿河的哈市、大庆、绥化市政府组成的肇兰新河污染治理领导小组,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从源头全面治理肇兰新河污染。目前,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已经摸清了肇兰新河上游肇东和大庆的污染源,并将通过在源头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措施进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对排污企业进行在线监控,从而保证这些企业不能偷排污水。接下来,省人大城建环保委还将对治污工程的进展进行督办,使得呼兰河的水质早日达标。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