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建立健康保障惠及全民 新医改加速度年底有望出炉
2007-11-08 11:10: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医疗、住房和教育是目前民生的三大难。记者杜怀宇摄

  东北网11月8日电 题:建立健康保障惠及全民 新医改加速度年底有望出炉

  医疗篇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十七大报告

  大改革新医改加速度

  备受瞩目的新医改已进入了加速阶段。

  从各方了解,16部委组建的医改协调小组经过三个阶段的研究、调研后,综合各方意见,初步拟定出总体医改方案。

  目前该方案正在内部征求意见。据悉,该方案“调和”了之前的各方观点,而各方对相关具体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争议。

  据了解,目前该医改总体框架方案还是讨论稿,经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后,还要在更广范围内征求各界意见。

  时间:年底出炉

  据了解,新医改总体框架是:确立一个总体目标,完善四大体系,健全八项体制机制和基本条件。其中,一个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权利。并对2010年和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总体目标进行了描述。

  目标:四个体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起四个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生产流通等体系。如果这四个体系建立起来,实质上就是要进行“三改并举”,即医保改革、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而“三改并举”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因此,新医改总体框架方案里提出,建立完善八项体制机制。包括健全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人才、信息、法律等体制机制。

  争议:财政投入

  其中,针对之前争议最大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是补需方(医保),还是补供方(医疗机构),此番有了初步结论,即供需兼补。

  实质上补需方(补医保)已进入了实施阶段。即7月23日,国家正式批准在长春、镇江等79个大中城市开始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对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各级财政每年按不低于40元给以补助。

  疑问:补供范围

  据了解,补供方的范围大致锁定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机构”。即是这样一条补供方路径: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社区或乡镇卫生机构,这些基层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并对其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政府不再投入城市大型公立医院。

  关键:三改并举

  除了补供需之争,公立医院怎样改革,即“三改并举”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如何进行,更是未来医改的关键环节。

  据上述有关人士分析,对于这个医改难点,十七大报告中已有所阐述:“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而与“三改并举”的另一个环节——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将怎样进行?参与座谈会的专家们明确的看到一个词: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大方向基本药物制度

  上海基本药品零差率

  据《新闻晨报》消息自11月1日起,凡在上海市松江区所属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急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就医人员可享受基本药品“零差率”的优惠,基本药品实行低进低出,按进价不加价,这样一来,一般情况下,药品价格能低于现行零售价15%左右。据悉,此举在上海市尚属首次。

  点评:实行药品零差价,是有效缓解百姓看病贵的大方向,令人向往。上海市松江区的这一步,已经超前地迈了出去。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更多的地方能把财政更多地投向医疗卫生事业,使更多的卫生机构能实施“原价进、原价出”的基本药品零差率制度,以切实减轻百姓的医疗负担,让更广泛的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社区医疗

  北京小医院里找专家

  据《新华时报》消息尽管社区看病既方便又省钱,但市民对社区医生的水平心存疑虑。2007年4月,北京卫生局开始向18区县逐步推广“双向转诊”制度。全市93家二、三级医院都要与至少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对子,大医院医生须定期下社区,为市民诊病,开健康讲座,并传帮带社区医生。

  点评:“看病难、看病贵”是患者在就医中感受最深、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些年来,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随着社区卫生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市民“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就医方便了,看病费用也降低了。

  振兴中医

  鹤城中医坐堂开诊

  据《生活报》消息近日,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已经被禁止6年的中医医生“药店坐堂开诊”,将在齐齐哈尔市等9个中医坐堂医试点城市解禁。

  按照新规定,并非所有药店都具有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资格。必须同时具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独立的中药饮片营业区,饮片区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中药饮片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不少于400种。申请中医坐堂医诊所配备的医师必须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设置的诊室必须独立隔开,诊室不超过2个,每个诊室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规定所有零售药店的坐堂医生只允许开中药饮片,而不允许开中成药、保健品和西药,这就避免了他们与药店之间的商业利益。如果医生超过病情需要,开一些大剂量的处方,将要受到处罚。

  点评:申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相关规定对药店的经营面积、品类结构、医疗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这个“香饽饽”并非所有的药店都能有幸尝上一口。

  大问题卫生总费

  流向大医院过多

  我国的医疗卫生资金如何分配、流向何方?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出台的《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6》显示,我国卫生总费用多数流向大医院。1990~2005年,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32.76%上升到50.09%;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占比重从10.62%逐年下降到6.26%。

  目前,卫生总费用分配是不合理的,大医院费用太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太少,呈倒三角。

  居民个人支出高

  构成卫生费用大头的仍然是居民个人卫生支出,达4520.98亿元,虽然它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最高点59.97%下降为2005年的52.21%,“不过基数最大,在整个卫生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卫生总费用研究小组成员万泉认为。

  上世纪80年代,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25%左右;但到90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个人卫生支出大涨。进入90年代后期,尤其到2001年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接近60%,“个人支出比重确实相当高。”万泉说。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仁华对此分析,个人支付这一块,比例太高,政府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预测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的60%算是到头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变动外资投资

  合资医院外资股份可占70%

  目前新医改方案初稿已在争取意见阶段。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前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近日在首届医疗投资高层论坛上,将当前这段时间称为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前的“平静两个月”。

  但就在这“平静两个月”里,资本已经嗅到猎物的味道,并抢先进入了跑道。

  华夏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涛调查发现,目前有600亿美元资金在“高度关注”并准备“进军”中国医疗市场。其中,世界银行集团的国家金融公司预算2007年对中国医院投资7亿美金。

  在国际资本看来,在200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面对诸多外资机构代表,前卫生部部长高强的承诺就已透露了社会资本在未来中国医改中的空间:即“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最高股份可占到70%”;而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也表示“鼓励社会参与”。除国际资本外,国内资本也看到这一机遇。据《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感言

  健康是福

  听闻受大众关注已久的医疗改革方案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并将在年底公布,真让人期待。从之前医改方案公布的内容看,国家要面向全体人民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在农村重新建立新的医疗合作体系,在城市重新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看得起病、敢于看病、能够看好病。在十七大这场“民生盛宴”中,医疗改革更再次得到重视,并得到了新的指引。

  这次的医改将重新建立现代化的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医疗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生产流通等体系。它将带动社区医疗的发展、中医的振兴、医疗保健的进一步普及,还将是医药流通企业前所未有的盈利机会。

  考虑到广大群众已经觉醒的理财意识,我们不难看出,关系到13亿人民健康的医疗改革不但会给我们带来健康的保障,而且将是我们投资的好渠道。人说,健康是福,健康让我们享受生活,健康也将让我们创造财富。

 

 

  全民医保将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记者杜怀宇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