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9日电 题: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站在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文化建设上的新要求。
一、认清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必须认清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明确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经过积淀、传承和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兴盛,不仅要有强盛的经济和昌明的政治,更要有繁荣的文化。当前,我们正经历着深刻的时代变革,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凸显,各种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才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文化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文化既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属性,同时还具有经济的功能和属性。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哈尔滨作为全国特大城市和区域性文化中心,要在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大潮中实现赶超和跨越,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核心作用,壮大文化发展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文化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终极价值取向。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实现基本文化权益的愿望十分迫切。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及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新需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党的十七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哈尔滨市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全面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加强文化建设,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要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积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有效整合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认清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奋进的社会风尚。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大力开发和利用以金源文化、京旗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俄侨文化、犹太文化等为代表的异域文化,以典型北方风貌为特征的冰雪文化,以“哈夏”为标志的音乐文化,以三大动力为支撑的工业文化,以特色建筑风格为代表的欧陆风情文化等,逐步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中西文化交融、古今文化兼具、生态人文文化并蓄的复合型文化城市。
(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灵魂,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边发展边改革、先机制后体制、以增量带存量的原则,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完善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分配保障机制,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要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创作一批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制作一批反映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常态性演出节目,推出一批以“冰雪节”、“哈夏”音乐会为龙头的节庆活动,建设一批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全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哈尔滨市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切实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战略,形成全市共同推动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一)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增强经济硬实力与提高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硬,把文化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事关文化建设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推动哈尔滨市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文化投入体制,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长。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建立文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形成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推动文化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建设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夯实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努力开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