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奶牛之乡现水草丰美 安达盐碱化治理见成效
2007-11-12 14:12: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2日电 乘车从哈尔滨市前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草地被哈大路一分为二。司机师傅说这是安达地段。依稀记得几年前这里是一片一片的碱斑和被雨水冲刷的沟壑,安达是有名的盐碱草原县市,变化如此之大,我们在完成杜蒙的采访之后,立刻跑了趟安达。

  从安达市畜牧局草原站站长潘忠波那里了解到,安达市有草原面积274.2万亩,其中采草场166万亩,植被构成以羊草为主,是我省松嫩草场的典型代表地段。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草场退化严重,盐碱化面积日趋增加,特别是哈大路两侧,草层高度不到10厘米,碱斑连片。

  多年来,安达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治理盐碱化草原。几年来先后通过省畜牧兽医局、农业开发办和国土资源局,向上争取草原改良项目,并通过具体的星星草改良碱化草,取得突出的效果。先后投资4560万元,改良建设碱化草原42万亩,其中改良重度碱化草原27万亩。依据有关法规,安达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盐碱化草原禁牧,到2006年,全市草原全部实施禁区牧。草原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草畜矛盾有效缓解,草场植被得以恢复。为了保护草原,防止碱化草原面积过大,安达市从法律角度入手,杜绝草原控碱土、农村新盖碱土房的现象发生,保护了草原现有土壤结构,为草原植物生长提供弱碱化环境,防止地下盐碱土露出。2001年,安达与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碱化草原综合治理实验,几年过去,安达市万宝山镇政府西南原来的大碱泡变成了好草原。禁牧和养牛并举,为保证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青贮玉米饲料的生产,全市青贮面积达到了17万亩,年可生产饲料60~70万吨,解决了舍饲所需的饲料来源。2007年,加大青贮公司的发展力度,新建青贮公司10个,饲料生产向专业化迈了一大步,让草食动物彻底从草原撤出来。

  万宝山镇农牧服务中心的张贵江,是个内向的人。一提起治理碱化草原却来了劲:“连续三年呀,我连续测了三年土样,没白测呀,你们到现场一看就知道,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大碱泡,只长些水草和水稗草,有水没有鱼,水里是一些吓人的红色小盖虫,现在看,这里长的草可就多了,这是羊草,我们也叫它碱草,这是星星草,这是野韭菜,这是中药——地榆,这是马蹄莲,春天开的小蓝花可漂亮呢。测样挺累的,不管啥天都得去。但是值得。”他还说,万宝山镇应用这项实验技术治理严重碱化的草原1.2万亩,还得了绥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安达市碱化草原的覆盖率由原来的40%增长到90%,草层高度由原来的10厘米,增加到23厘米,牧草产量由原来每亩不足50公斤,增加到每亩100公斤以上。作为松嫩平原的典型地段的安达盐碱化草原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保护,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原来光秃秃的盐碱地变成绿油油的牧草地了,原来的碱土房变成现在的红砖蓝瓦了,“中国奶牛之乡”再现水草丰美。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