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多点实招》
科学发展观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多想一些实实在在的办法。本报最近报道的大兴安岭的“以煤代木”工程就是这样的一个赶劲儿的实招,让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有8万多户居民用木取暖,加之部分企事业单位供暖消耗,每年烧掉的木材资源达66.2万立方米,而目前全区每年的经营性木材消耗不过160万立方米。1974年和1985年,这里曾两度提出过“以煤代木”,但都没能坚持下来。为了从“炉口夺木”,更好地实施“天保工程”,2006年12月,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领导再次启动“以煤代木”工程,决心到2008年让居民彻底告别“木柈子”。每年减少烧材66.2万立方米,就相当于新增原始森林面积0.8万公顷。作为我省的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人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从当地居民的烧柴问题入手解决保护森林资源的问题,“开口”虽小,着眼点却很高,效果很好。他们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战略思想,落实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实在,可行。我们常说,一具体,就深入,这样的实招多起来,我省科学发展的局面必然更加生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全面振兴的步伐必然更加扎实,更加快速。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新要求,是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于这些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我们都应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努力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始于学习,行于实践。学习是前提,不学习就不能真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实践是关键,如果只是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观念改变的层面,不能身体力行,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那么贯彻落实就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我省幅员广阔,工区有工区的特点,农区有农区的优势,贸易区有贸易区的特色,各地、各行业具体情况不同,问题不同,破解的办法也不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前进中困难的一把金钥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在紧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找准各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关节点。从而避免照本宣科,从文件到文件,上下一般粗、上热下冷。大兴安岭是生态功能区,他们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从烧柴入手寻找人与自然平衡的秘诀,就是一个很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求真务实的精神。仍以大兴安岭的“以煤代木”工程为例,由于煤木有差价,烧木材又是林区人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改变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领导对于补贴标准制定、炉灶改造、超储烧柴回收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均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入户征求意见等方式,倾听百姓呼声,尊重百姓意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而真正把这一工程搞成了一个利国、利区、利民的工程。取得这样的成果,靠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细密的组织和谋划。
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正在我省全面兴起,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实践、引领时代变革。多想点赶劲儿的实招,就一定能不断推动发展的新飞跃,开拓发展的新境界,我们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