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近来,全国种粮大户标兵、依安县中心镇自由村农民曲彦明领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种植的3000亩纸筒甜菜在大旱之年获得好收成,平均亩产达3.78吨,总产达到11340吨。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3000亩甜菜扣除成本,纯效益152万元。
今年,齐齐哈尔把农业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战役来抓,在克服春季回暖晚和夏伏连旱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农业生产仍取得较好成效。
标准化让农民喜尝硕果
和曲彦明一样高兴的还有其他种植甜菜的农民。今年依安县实施标准化种植,全县15.4万亩纸筒甜菜和5万亩直播甜菜都获得了单产、总产及含糖量大幅提高的好成果。这一可喜成果的取得,归结为齐齐哈尔市引导动员群众适时抢播,保证大田播种,同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抗击夏伏连旱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全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加大产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的带动作用,先后在泰来、依安召开春耕生产和水稻产业标准化现场推进会,积极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全市主要作物标准化率均超过了90%。
新技术为农民配上“科技脑”
在讷河市兴旺乡沿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文将同样种子、同一块地里生产出来的两穗玉米递到记者手中。两穗玉米一棒有一尺长,搓下籽后,用秤一量足有八两。而另一穗玉米还没有巴掌长,籽粒也不饱满,连棒称还没有半斤重。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张树文说:“科技种田的效益就是不一样。”提起这事儿,也让村里有名的老庄稼把式石金坤彻底服了气。
石金坤告诉记者,今年4月市农技推广中心同志和乡干部到村里推广纸筒育苗移栽方法,许多农民怕多花钱,不愿意种,我当场拍板种了15亩。结果到秋后,移栽玉米产量高出直播玉米一半,许多没种移栽玉米的农民后悔得直拍大腿。
眼见为实,新品种、新技术的进村入户,让农民群众大开了眼界。齐齐哈尔市围绕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农业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和农业重点发展项目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
统筹服务加快农民增收
面对今年历史上罕见的夏伏连旱,齐齐哈尔市各级党委、政府早动手,早部署,服务措施落到生产一线。各县(市)、区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挖掘现有灌溉设施潜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抗旱保苗,尽最大努力减轻作物减产程度。抗旱期间,全市日出动抗旱人力45.5万人,开动机电井11万眼,灌溉面积达到1014.7万亩次。在抗旱同时,全市积极搞好减灾增收,加强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和促早熟,加快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畜牧业生产和各种增收产业,做到主业损失副业补,确保农民减产不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