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为非公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这对我省非公战线来说,既是鼓舞,也是新的奋斗目标。不得不承认,虽然励精图治发展,但我省非公经济“自身比发展很快,横向比差距很大”现象依旧存在。截至去年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7.8%,与吉林、辽宁的40%和50%差距明显,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我省要做的努力很多很多,如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等,但在这里,我们仅将笔端聚焦在一直困扰和制约我省非公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上。围绕国内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对我们在破解资金难题的行为与思维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找到更快捷有效的解决之道。
东北网11月13日电 题:创业板 能否为黑龙江省企业打开一条融资新途
创业板将出 省内企业难见热度
据最新消息,从1999年就开始运作,旨在为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同时也为日益发展壮大的风险投资业提供资金出口的创业板,有望明年上半年在国内A股市场推出,与当前的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同台起舞,进一步丰富国内资本市场。目前创业板的交易系统已经完成,相关拟出台的政策及各种制度均到最后冲刺阶段。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国内各地备战创业板的企业热情高涨,许多地方政府也各尽所能,成立“上市办”、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上市。如对改制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做上市辅导的企业奖励100万元等等,不一而足。那么我省的情况怎样呢——
哈尔滨市金融办资产运营处处长郭峰告诉记者,不久前深交所曾就创业板相关事宜走访各地调研。据反馈,我省今年还没有一家企业申报上市,也没有做好申报创业板准备工作的企业,如创业板近期开,首批创业板企业中我省很可能为零,这样的结果在国内各省中不过寥寥几个。
黑龙江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副处长李国春对这个问题要乐观许多,他说,现在还没到确定上市企业名单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做帮企业上市的工作,相信在创业板推出之时我省一定会有企业名列其中。但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省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从2003年至今,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上市。究其原因,有的是企业自身有“硬伤”,如产权关系不清、经营不规范、有税收问题等等;也有人为因素,如企业家对上市认识不到位,不肯按照保荐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改进企业等。
误区种种阻碍直接融资步伐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长足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纵然有银行贷款可以依赖,但分析现实,通过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已成为我省非公经济解决资金难题、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融资是伴随企业成长的一个长久课题。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且商机稍纵即逝的环境下,企业单纯靠自身积累、要站稳脚跟且不断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郭峰在采访中说,目前企业融资基本是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和包括上市、风险投资、私募等在内的直接融资。长期以来,我省大多数企业多追逐银行贷款,但受信用程度不高和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能如愿以偿的并不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企业,因具高风险性,贷款难度更大。
相比较而言,上市融资不但能实现一次性融资数量大(一般而言,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以亿为单位,而银行贷款,上千万已是大数目),还可对企业发展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上市对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度都是巨大的提升。作为公众企业,上市公司几乎成了有实力、效益好、讲信用的企业名片,对企业获取他人信任乃至银行贷款都有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省内企业还情迷银行贷款而对创业板这样送上门的融资平台反应平平呢?
“除了自身条件实在不够的情况,多是观念的误区在作祟。”李国春认为,许多企业对上市有畏难情绪,其实是他们对当前上市的程序、规则及要求不尽了解的结果。近两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上市的程序已简化许多,证监会规定从材料上报到上会审批,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对企业来说,这个过程只需四五个月时间。而在企业界却有需几年之久的认识误区。他们多把上市要求企业连续三年赢利的要求混同于审批过程了,还有的企业认为上市需要花好多费用而止步,这同样是认识误区。
李国春说,从专业角度讲,直接融资是增加企业资本金、增加公积金,间接融资是增加企业负债;间接融资需要还本付息,直接融资不需还本,但有发行成本和维护费用。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有其门槛和相应费用。而对企业的成长来说,关键是能融来资,而不应主观上先选定用哪种方式或不用哪种方式。
事实上,上市融资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对企业的成长潜力、规范运作、主营业务、赢利水平都有明确的定量与定性的要求,但得到银行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粗略统计,我省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能得到贷款支持。
助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企业上市,助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这是一位证券业内人士基于我省企业上市融资现状发出的呼吁。
据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也曾亮色一片,东方集团、亿阳等企业都是借势崛起的。而当前对资本市场的逐步淡出,有企业认识不足、误区种种等主观因素,也有缺乏相应人才、保荐上市的中介服务不完善等客观因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我省,大庆市企业上市融资的情况较为突出。自2001年以来,该市共有黑鸟有限公司、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上市,加上此前在国内上市的大庆联谊石化与大庆华科,到目前为止该市8家上市企业已从证券市场累计融资34亿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绝分不开。大庆市很早就把企业上市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成立组织、出台扶持政策专门推进。
实践证明,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对推动企业直接融资作用非凡。哈尔滨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介绍,该市2005年由政府牵头搭建了融资平台,由市财政向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注入资金,已累计注入近5亿元,可为企业担保贷款20~25亿元;同时还成立了企业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对资产规模小、经营风险相对大、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的高科技、创新型成长企业,采取股权置押、通过担保中心担保贷款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截止目前,市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已为38家企业提供股权质押贷款的登记托管服务,实现融资5.6亿元。
“助推企业上市融资,政府责无旁贷。”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赵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态度明确。他说,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和金融资本相结合,这是客观规律。上市融资虽然是企业行为,但帮助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政府也有好多事能做、可做、该做。
赵磊认为,政府不仅要帮助更多企业尽快上市,还要大力引导企业尽快转变观念、走现代化成长之路。根据当前形势,我省应尽快着手建立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建立政府扶持机制。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服务支撑作用,建立政府鼓励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对已上市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设立中小企业上市扶持资金,用于上市前的辅导工作。二是建立市场培育机制。结合企业类型、行业特色、选择适合的上市途径,从成长型中小企业中优选确定培育对象,制定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实行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同时大力培育上市中介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良性互动、梯次发展、互利共赢的培育体系。三是建立专业推进机制。上市是一件专业性强、勇于创新的开创性工作,各地应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把上市工作作为直接融资的突破口,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点,强化领导和配备专业人员,实行专项推进和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