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进行专题调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市民食品支出增幅高于消费性支出,市民花在吃上的钱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市民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现代人注重膳食营养
哈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978元,同比增长11.7%,食品支出2401元,同比增长14.7%。哈市居民前三个季度花在吃上的钱达110多亿元。哈市居民家庭饮食消费观念正在向快捷、营养、保健方向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越来越追求饮食质量。
家住道里区的王女士说,以往大多数哈尔滨人的饮食习惯是夏天豆角茄子、冬天土豆白菜,肉禽蛋等也是每月计划着吃。如今,随着收入的提高,市民们吃得更精细了,每天早晨一杯牛奶已经成为多数家庭的必备品。市场上的蔬菜品种繁多,有些来自南方和国外的蔬菜都叫不上名字。
据调查,2007年前三个季度,食品消费的特点是,居民在外用餐支出大幅度增长,人均支出达到449元,同比增长26.5%;肉禽蛋水产品消费支出增长,人均支出680元,同比增长22.3%。其中,人均肉类消费支出419元,同比增长22.2%;受肉类涨价影响,禽类蛋类消费出现巨幅增长,支出68元,同比增长53.0%,人均蛋类消费支出63元,同比增长36.0%。另外,水产品类消费、瓜果、奶及奶制品、干鲜瓜果类等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说到食品安全问题,香坊区教育局的王老师说,人每天都要吃饭,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前段时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苏丹红”、“红心鸭蛋”事件让人触目惊心,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现在经常从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报道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白酒、粉丝都能造假,把鱼上色后当“黄花鱼”卖。真是难以想象,不知道以后吃什么才安全。
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影响市民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时,回答“食品卫生”是主要因素的在10个选相中列第2位,只比第一位少0.2个百分点,高于交通事故、社会保障差、公共秩序混乱、环境污染、居住区环境差、刑事犯罪等问题。在调查今年最需要改进问题时,选择食品安全在所有选项中排第3位。
青睐在超市买食品
随着一些国际大超市进入哈市,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心,更多的人选择到超市购买食品。在调查中问及“你经常购买食品的场所是哪里?”时, 60.8%的被调查者回答经常在超市购买食品,其余的分别是经常去农贸市场购买食品的占18.6%;批发市场的占7.4%;食杂便利店的占6.7%;马路市场的占6.5%。
现在哈市的大型超市一家接着一家开业,前往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李先生的家住在省医院附近,他家旁边就有一家大型超市,于是李先生每周末都会去一次超市,购买家人一周用的生活用品,像青菜和肉等食品,他每天下班买回来。李先生说,他家吃的东西一定要到超市里买,因为超市里的肉、蛋等都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质量有保障。有些菜市场里卖的肉看着挺新鲜,但担心来路不明,所以不敢在菜市场买。对此,很多市民和李先生有着共同的想法。
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
调查中,在回答“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你认为哪些措施最有效?”时,选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是最有效措施的占49.7%;选择“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的占26.8%;选择“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市场进行查处”的占11.6%,选择“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官鉴别能力”的占6.8%;选择“曝光典型案件”的占5.1%。
市民们建议,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还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并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具有决定性作用,涉及食品管理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确保食品安全。对“制假售假黑加工点”应重点打击,对“原材料质量”应重点进行检查。
此外,多数消费者是通过食品销售者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所卖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购买行为的,而品牌正是传递出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通过品牌传递食品生产者的信誉信息和产品内在品质信息,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证。因此,政府应引导企业努力打造品牌产品,走品牌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