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5日电 题:宾县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
出哈尔滨城区,沿同三高速,向东29公里,路边有一块巨幅标牌:黑龙江宾西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在路两侧铺展。
4年前,没人想到宾西有今天的模样。在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的印象中,那时宾县工业几乎没有,农业优势也不明显。
第一家企业落户宾西时,申立国十分诧异,专门进行了实地考察。至今他还记得,下了高速,经过一条曲折泥泞的小路,绕过几棵大树,后面的确有一间建了一半的厂房,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这就是今麦郎在宾县的方便面工厂。
11月3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当年参与建厂的总经理陈洪训深有感触。尽管当时“建厂没道、下雨冒泡”,但宾县的热情服务,让他十分感动。2003年工厂建设过程中,夜里下起了大雨,县里领导冒雨连夜赶来指导排水。陈洪训说,“在宾县建厂很舒心”。
仅用半年,今麦郎工厂就投产了。目前该工厂已成为集团在东北的重要生产基地,方便面月出货量达到1100多车。2008年,工厂将扩大生产规模。
一个产业上游的企业发展好了,与之配套的下游企业一个一个地被吸引进来,以商招商的集聚效应很快出现。目前仅今麦郎一个方便面工厂,就带动集团新建了饮品生产线,同时宏瑞包装、现代包装材料等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宾西。
从今麦郎到宏瑞、现代,一个在工业领域几乎空白的宾县,依托招商引资,借力集聚产业,硬是建成了一个红红火火的经济开发区。这个开发区2002年9月经黑龙江省批准,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
与周边县市相比,宾县并无优势,企业为何在这里落户?宾县县委书记任继福作了经验介绍:必须做好服务,借力发展。
宾县在招商环境上下了大功夫。基础设施不足,宾西开发区已先后投入5亿元,完成了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以及通信、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为建立服务体系,宾县在开发区设立专门的服务局,以企业为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让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服务跟上来了,企业陆续进来了,开发区自然也成了宾县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宾县抓住机会,依托本地农牧业资源,推动产业在本地集聚,打造农牧产业加工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一起致富。
宾县黄牛全国有名,但销路一直是个瓶颈。有人上门收,或者拉到附近的牛市,价钱凑合就行。三宝乡村民刘士国之前一直这样卖牛。
2006年宾西牛业在开发区投产。此后,刘士国的牛一出栏就直奔宾西牛业了,“卖牛的价格比过去高了近一倍”。这样一来,农户养牛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宾县牛肉也通过宾西牛业加工后出口。
“用5年时间,我们要把宾县牛业打造成国际品牌。”宾西牛业董事长贺志云信心十足。这个总投资1.28亿元的现代化肉牛综合加工企业,厂区布局和车间设置全部按照欧盟卫生标准实施,年加工能力20万头。
有了宾西牛业的拉动,宾县肉牛产业上了规模。如今,宾县存栏数超100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达到32个,17个养牛协会成立。
到今年底,全县肉牛存栏达到38万头,出栏12万头,规模养牛专业户达4000户。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刘士国把牛从自家牛舍搬到了标准化生产的肉牛养殖小区,养牛的数量也从60头增加到300头左右。“政府修路、接水、接电,还支持了我30多万元贷款,今年纯收入就将有50多万元了。”站在养牛小区前,他非常高兴。
牛养殖、加工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宾西开发区正在引进血清蛋白等加工厂,对相关产品进行深加工。
除了牛养殖、加工的产业外,宾县还引进了顶丰集团投资2.5亿元的200万头生猪及2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到今年底,将带动生猪存栏30万头,千头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分别达到25处、3400户。
2004年,宾县引进山东禹王集团投资1亿元大豆高蛋白项目,通过订单式农业,带动宾县大豆基地面积67万亩,产量1.5亿斤,企业以高于市场价0.2元/公斤收购基地农户的大豆,拉动户均增收200多元。
远东木业2006年6月落户宾西。这是一个合资项目,原料来自国外,宾县出劳动力,产品大多销往国外。这家企业的到来,在宾县集聚了10多家木业企业,盛兴木业、长城木业、盛兴家具等纷纷落户宾西。一个规模巨大的木材市场也在宾县形成。
当然,不是什么项目都能进宾西,“必须注重资源利用、产业拉动、科技领先。”县委副书记、宾西开发区常务副主任赵革说。现在宾西开发区的准入“门槛”很高:投资额亿元以上、符合环保条件、适合开发区产业聚集格局。据介绍,一个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因为环保问题被宾县拒之门外。
从一片荒芜到厂房林立,从无水无电到灯火通明,宾县的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5年来,宾西开发区先后引进了70多个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制药业和包装印刷业等7大优势产业群。谈到这里,任继福十分兴奋: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400亿元,安置城镇和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如今,宾县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从不足15%跃升至40%以上;对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宾县跨越式发展有了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宾县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232万亩,牲畜养殖100万头(只),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850元。
县域经济得到发展。2006年,宾县财政收入是5年前的2.15倍,达到3.05亿元,在全省的位次也上升到第9位。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将超过4亿元。
对于未来发展,任继福看得明白,利用宾西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通过产业化真正实现富民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