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依托资源优势 煤城七台河走上生态发展路
2007-11-15 14:50: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晓梅 吕天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5日电 作为煤炭城市,如何在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好煤炭生产和使用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七台河市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营造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七台河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贡献了3亿多吨优质煤炭。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逐渐摆在人们面前。

  难道发展工业文明一定要造成生态的灾害吗?难道追求经济效益一定要以牺牲生态效益为前提吗?七台河市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对此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

  生态工业刷新城区面貌

  近几年来,七台河市在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纳入建设文明城市的范围。特别是2005年以来,这个市大手笔投入,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一方面实施生态工业计划,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改造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重点工业,特别是建立绿色工业园区,将焦化企业全部纳入其中,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全力打造煤炭循环经济健康运行体系。现在,在七台河红鲜焦化园区,有13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如集中收集脱硫处理净化区域内煤气、焦化废水,综合利用煤气生产甲醇,综合利用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氢气体和富氮气体,用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油,生产氢燃料电池用于公交电车,富氮气体进行干熄焦技术改造,综合利用区域煤矸石、煤泥发电,并配套建设粉煤灰水泥项目等等。这些项目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科技东北专项启动规划“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研究的首选项目。

  另一方面实施以城市中心区创建“无黑烟囱区”为核心的环境保护工程。对重点排烟企业一厂一策制订了环保达标方案,坚决控制污染。与此同时,下大力气搞好城区绿化,仅今年就投资180万元对桃山水库坝下破坏山体进行了回填绿化,并完成了欣源小区、湖滨广场10万余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实现城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9平方米,使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绿树绕楼群,鲜花映翠坪;污河流清水,百鸟翱碧空”的喜人景象。

  生态文明村镇绘美景

  城市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农村怎么办?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城乡结合,协调发展。他们将生态文明建设延伸到了农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并始终坚持以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现在,七台河市各类生态农业试点村和专业村建设比率已达到40%,铁山乡、红旗镇、万宝河镇和长兴乡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生态示范区。此外,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有了新突破,达到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17%;获得绿色证书14个,涌现出金元辣业公司、兰靛果酒业公司等一批绿色龙头企业。这个市还借助“村企共建”这一新载体,在农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村屯绿化、文化设施建设、改厕等项目上强化共建、帮建制度。目前,全市各企业和单位为221个行政村解决347项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通乡公路6条42.3公里,通村公路42条206.52公里。

  生态文明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为了夯实市民、村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七台河市近两年来一直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内容。每年,他们都开展全市性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如“树新风、展风采、做贡献”、“文明新风千日行”、“十城共建”等等,这些活动覆盖全市,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到乡镇、村屯,努力让人人都明白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提倡并实行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层出不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形成了爱护环境、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