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居家养老以房养老社区参与 新模式缓解养老难题
2007-11-16 09:28: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市文兰社区工作人员看望独居的老人,并为老人检查身体。

  东北网11月16日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差不多每9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养老已成为一个事关民生冷暖的紧迫问题,如何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本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和乡村的老人。

  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已是老龄化省份,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400万,占到了总人口的11%以上。然而目前全省公办、民办养老院仅有1000余所,面对有限的社会养老机构,寻找多种渠道和方式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

  观念转变部分老人选择老年公寓

  古语道“养儿防老”,这是传统的养老观念,但近一两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想法正在悄然改变。

  近日,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退休的李容,正让儿子打听哪家敬老院好,准备和老伴住进去。李容有一双儿女,孩子们平时工作比较忙,只能是抽空帮助父母做家务,更多的时间都是李容打理生活,年岁渐大她有些力不从心,但又不想拖累儿女,看到自己的一个老同志住进敬老院,精神状态非常好,便也想找一个条件好的敬老院住进去。“我和老伴的收入一个月加起来2000多元,支付敬老院的费用没啥问题,这样自己也高兴,儿女也能减轻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李容这样想法的老人还不在少数。在一家敬老院已住了三年的常昊,是一位大学教授。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深圳工作。儿女都要把老人接到身边。可是常昊考虑来考虑去,还是选择了敬老院。现在常昊自己住一个房间,一天三顿饭有人给做,馋了还能点自己想吃的菜。常昊的屋里摆了很多书,老人说,闲暇时间看看书,或者和敬老院的伙伴下下棋,在敬老院里的日子很快乐。

  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一福利院了解到,每天都有老人或者子女来咨询进福利院的事宜,有的五十七八岁还没退休的也提前来报名,等退休之后就住进来。哈市一些条件比较好的敬老院、老年公寓,入住率基本在百分之八九十。现在还有一些老人盯着新建的省第一福利院,准备成为这里的常住“客人”。

  养老新模式:住在家里+社区上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哈尔滨市的老年市民中,养老方式多种多样,从居家养老到以房养老再到社区参与养老等多种形式出现,追逐快乐、轻松的养老模式正成为老人们的一种时尚生活。

  从一家单位下岗的李丽霞在自家办起“家庭式养老院”,她面对的老人都是自己的亲属。这些老人的子女每月交800元——1000元作为生活费用。老人有大病就通知儿女来,小病就到附近药店买点药吃。老人之间也都熟悉,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相处融洽。现在李丽霞的养老院里有五位老人,看到老人们快乐的生活,还有一些亲属要送父母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家庭式的养老模式颇受老人们欢迎。现在,还有一些家庭把各自的父母“集中”起来,送到条件好一点的亲属家,雇保姆照顾起居饮食,雇家庭医生定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

  进入冬季,从哈市一家中学退休的几名教师又在张罗出租房屋,准备用出租的房钱,到南方再低价租两套房屋进行“旅游式”养老生活,几位老人通过这种方式已过了两年的退休生活了,老人们已经住过四五个城市了。老人们说,这种旅游式养老生活,可谓多方受惠,不仅能享受异地风情,相互之间还有个照料,减轻了儿女的负担,如果想老家了就回来看看,很惬意。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一些社区也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的养老之中。道里、南岗等一些社区,还利用“爱心钥匙、爱心门铃”等形式,参与到老人的养老生活中。住在南岗区文化街96号三单元501室75岁的富秉兰老人,自从所在的社区进行了“爱心钥匙”活动以来,每周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要到她家里来看看,社区医生为她检查身体,哪有不舒服的地方,指导她用药。节假日还要送水果、饺子等。老人家说,这和有儿有女一样。现在文化办事处已为57名儿女不在身边或者孤寡的老人开办了“爱心钥匙”。道里通江街办事处还给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安上了“爱心门铃”,老人有急事,按门铃就会有邻居帮助,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些身体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将自己的住房出租,用出租的房费供养自己在敬老院生活,“以房养老”也正在成为老人们选择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

  “老有所养”还需多方关注

  有关专家指出,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趋势,社会、家庭也可以探讨更多的养老方式,让老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层次老人们的需求。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我省养老院公办、民办加起来一共有千余家,而且分布的不均衡。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比重,最低应该达到3%,而我国目前只有0.84%,我省还要低于这个比例。

  面对我省养老机构短缺的问题,政府部门正努力挖掘各种社会力量、社会资金等参与养老设施的建设。近年来,省民政部门除了将福利彩票按一定比例投放到居家养老上,还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下岗职工、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事业之中。

  哈尔滨第一福利院新建的老年公寓就是用福彩建成的。眼下正在扩建省第一福利院,新建的福利院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养老院建设中,松花江置业集团在尚志市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正在筹建当中。一些下岗职工也在社区内开办家庭式的老年公寓。

  目前,政府也积极推进养老保障体系,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住在香坊区绝缘街的迟老太没有工作,前不久,儿女们到街道办事处给迟老太办了医疗保险。迟老太说,将来如果生病了,医保能解决一些医药费。记者在道里通江街办事处、南岗文化社区等看到,前来办医疗保险的老人们都说,医保真是解决了养老中的一大问题。

  一些老人说,虽然现在养老问题得到了社会关注,但是养老机构依然匮乏,养老体制还亟须完善。老人们呼吁,除了应多建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养老设施外,还应多提倡义工、基层社区等更多参与。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