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电 昨晨6时34分,正是出行高峰。在康安路站台,一辆车号为黑A94176的201路公交车拉着满车人驶入站台。车下,已等车很久的人们一窝蜂涌向车体。当司机打开车门时,前车门已站满了人,车下的乘客再也挤不上去,司机只好让乘客从后车门上。然而,挤得像“装豆包似的”车厢,即使后门也没塞进去几个人。站台上,绝大多数乘客被甩下。一名身穿76中校服的男孩挤不上车,焦急地搓着手,回过身来问记者:“这里有去儿童医院的车吗?我已等10多分钟了,来两辆车都没坐上,上学都要迟到了。”记者注意到,这个穿得挺厚的男孩说话时冻得嘴唇都有点发颤,且原地不停地跺着脚。
同他一样,在此候车的乘客中,绝大多数是送孩子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挨冷,家长们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一男子冻得领着孩子到路边的门洞里避风。记者身旁的一个小女孩不时地问领着她的奶奶:“车怎么还不来,冻死我了!”奶奶只得把她的帽檐翻下来。而车站上等久了的乘客冻得在路边上来回小跑。
直到6时46分,才又来了一辆201路车。这段时间,在同一站台停靠的117路却来了3趟车。据家住附近的张女士说,201路在上班高峰时,差不多每天都这样,有时一等就是二三十分钟。
昨天,记者在体验乘车难的过程中发现,9时45分南岗区宽城街站台,等23路公交车长达15分钟;在市中医院车站,车号为黑A21943的15路车6时47分进站,到6时58分才有一辆车号为A21905的15路车来;记者7时18分来到建国公园车站,7时29分才有一辆车号为黑A24631的206路车进站;车号为黑A03403的79路车7时36分才来,晚点18分钟;在南岗区服装城车站,车号为黑A81547的11路车8时15分走后,直到8时26分才来了一辆车号为黑A80731的11路车。
21路车门变形门缝能伸进拳头
相对于候车时间长,乘客寒风中苦等的不易,一些公交车车厢环境脏乱差,也着实让人不舒服。部分车体四处露风,简直就像“大篷车”,不足以避风挡寒。
9时30分,香坊区创业中心站台,记者登上21路公交车后,发现整个车厢四处露风,车外寒冷,车内透风。司机背后的一个水桶喷洒出满地的水,更是让上车的人躲闪不及。整辆车,上车门和下车门已严重变形,即使关上门,门缝也有拳头大。车启动后,从车门钻进的风,冻得坐在前后门的乘客没处躲。记者摸一摸车上安在座位旁边的暖风,冰冰凉。
行进途中,车厢里因为温度太低,连开车的小伙子也要时不时地利用等红灯的机会,搓手取热。
乘客反映,乘坐这样的“大篷车”,实在让人难以想象,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寒冬,咋过?
记者在乘坐其他线路公交车时,同样发现个别线路车厢环境不雅,有的椅垫黑得看不见本色,有的车厢地面尘土飞扬。
67路半道抛锚中途倒车乘客烦
冬季,气温偏低,人怕冻,车也怕冻。冬运前,有关部门就严格要求,各线路上道车辆要提前完成各项安全性能的检测,不能带病上道,保证乘客安全坐车。
7时45分,在建国街车站,因第一辆67路车人太多,记者挤不上去,只好上了第二辆车。在行进过程中,记者看到,乘务员一边提醒乘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一边不停地按后车门钮,以防“卡壳”。当记者从服装城站乘67路回来时,见一辆正从大发市场开往市中医院的车牌号为黑A21333的67路公交车半道抛锚了。抛锚车司机站在道中央拦下记者所乘的67路车,让20余名乘客上记者所乘的车。被倒车的乘客一个劲儿地抱怨,为啥总碰到这样糟糕的事?
后记:公共交通就是要满足大众出行。昨天,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哈尔滨市公交战线部分线路冬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代表整体公交的面貌。据记者从市公交管理处获悉,为安排好今年冬季市民的出行,营造方便、快捷的乘车环境,各公交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50条公交线路上,实施“增设大站快车、投入运力、开通公交学生定时服务班车”等多项为民服务的举措,最大可能地为不同层次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
编前:昨日,白天最低气温-8℃,为哈尔滨市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昨日,也是全市公交系统进入冬季运输的第一天。
乘坐公交车出行,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严寒的冬季,百姓乘车是否顺利?坐车能否安全?车厢温度如何?会不会挨冻?昨天清晨,记者一行走上街头,在道外、道里、南岗、香坊等多处公交站点,分乘7、107、16、67、201、21、23、15等十几条线路公交车,体验市民乘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