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从百姓求我到我为百姓 我省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透视
2007-11-18 10:10: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8日电  记者日前来到黑龙江省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厅内,一排整齐的业务柜台跃入眼帘,有关人事、编制的39项业务通过22个柜台“一单式”办理,人们正络绎不绝地前来办理和咨询各类人事业务。

  在阅览架前,记者遇到了正在翻看《工作流程图》的刘建军,他原在军工企业工作,下岗后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这次是来申报职称的。他说:“过去一提起去机关办事就头疼,没想到公共服务大厅这样方便,材料齐全一次就能办结。”

  仅两年时间,我省人事部门以公共服务大厅和信息网络为载体,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构建起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让百姓真切体验到了政府部门实政实情。

  建立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

  从大楼到大厅看似一步之遥,却意味着从百姓求我到我为百姓的关键性转型。

  省人事厅厅长段余应对记者谈起建立公共服务大厅初衷时说:“公务员与公民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建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通过新的工作机制,摆正这种关系,使公务员替老百姓着想。”

  2005年省人事厅对部门职能进行系统梳理,将机关各处室面对社会的行政审批、许可、服务的职能从各处室拿出来,并与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然后按方便百姓、公开透明原则,再造流程,建立人事编制公共服务大厅。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从处室和事业单位抽调,与原单位人事关系不变,但工作在大厅,日常管理和考核由大厅负责。业务处室、事业单位职能慢慢汇集、分配到20多个柜台。少数柜台受理的事项需要处室决定,通过网络传回,处室在规定时间内审批完毕并反馈到柜台,消除了受理与审批“两张皮”。 “在法律范围内,给予群众的,就高不就低,能多则多;从群众收取的,就低不就高,能免就免”,人事厅大力减少和压缩各种收费,一年多来,就减少行政收费400多万元。以此为契机,我省各地市陆续建立完善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开通人事编制信息网

  近年参加过公务员招考的人都难忘报名的紧张,住在省城的都要起大早往报名点赶。外地考生更为辛苦,头一天晚赶到报名地,第二天排长队咨询、填表、交费、确认,浪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从2006年起,省人事厅通过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网上交费系统。轻点鼠标,网上报名、确认、交费、打印准考证等全部报名流程就完成了。此举,不知节省了多少考生的时间和金钱。

  2005年前,省人事厅是当时全国两个没有自己网站的省级人事部门之一。为及时把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省人事厅本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互惠共享原则,与几家网络运营商谈判,最后与网通公司签约,由对方提供技术和资金,人事厅提供信息资源。一个技术含量高、服务功能强的人事编制信息网得以开通。

  采访中,省通信公司技术负责人过冬秀对记者说:人事编制信息网开通了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业务办理、培训教育、团队协作、服务递送等五个平台。人们除了可以查阅或咨询人事编制政策法规、办理服务大厅所提供的各项人事业务外,还能随时进行相关培训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通过短信、语音、视频、呼叫和邮件等手段,与人事部门进行对话或找同行进行业务交流。远远超出了人事部门原有的业务范围,实际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才家园”。

  长效机制护航

  运用公共服务大厅和信息网络两个载体,我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进了平常百姓家。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人事部门形象逐步改变,在全省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经过各界群众、人大代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人事厅从2004年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跨入2006年的优秀行列。

  “着力在人才资源整合、人才激活和稳定、人才引进合作、人才能力提升、人才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与全面振兴相适应、龙江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北疆人才大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人事部门提出了构建“人才兴安岭”战略目标。

  探索长效机制,延伸人事人才服务触角。省人事厅在经常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制定了公共服务大厅人员考核、信息管理等20多项规章制度。公开服务电话,配齐硬件、设施。组织编写《人事政策问答》,并录制成自动回答系统。除每两周一次学习报告会中增加电脑知识外,还举办多期培训班,倡导工作人员网上办公。原先连一张表格都不愿意放在网上的处室,现在主动要求将更多的业务拿到网上……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