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0日电 “这里出水的活鱼,用不了一两天就能摆上城里人的餐桌!”巴彦县巴彦港镇的水产养殖大户张福祥满怀自信。他说,“靠着县里的水产公司,帮技术还帮着卖,我这百八十亩水面的肥鱼早就有买主了!”巴彦县靠立体化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万发镇的鸡、巴彦港镇的鱼、红光乡马铃薯、巴彦镇的蔬菜、松花江乡的草莓、华山乡的小杂粮、富江乡的绿色水稻等都能快捷地走进市场,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赚回了大把外汇。
近年来,巴彦县围绕粮食、畜牧、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了基地建设。依托远达糠醛、富江酒精、西集淀粉等龙头企业,建立了230万亩的玉米种植基地;依托兴隆金锣,建立了年饲养量185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依托哈高科和德祥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70万亩的大豆种植基地;依托天鑫、北旺米业等企业,建立了30万亩的水稻种植基地,全县初步形成了米豆稻、畜禽、特色经济作物等三大类生产基地。
同时,巴彦重点抓好农产品的流通,构筑起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农产品销售“立交桥”。该县鼓励农民成立农产品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把农民引向市场。他们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为农民产前提供信息、产中跟踪服务、产后帮助销售。黑山镇东胜村、龙泉镇龙泉村、兴隆镇民主村等分别成立了个体营销队伍,专门收购和向外贩运农产品。县里还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设立了巴彦农产品销售窗口。目前,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0多个,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协会25个,发展农民经纪人达5500人。去年这个县又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巴彦、兴隆两处农资批发大市场,进一步活跃了农副产品流通。
该县积极调优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的商品意识。大打“精品牌”,对原有不适应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了大面积调整,推广了91个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养殖业产品生产,以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许多专业户还利用网上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寻求致富门路,咨询农业科技。去年以来,全县主要农产品流通率达到85%以上,其中网上农产品交易额达2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实现了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城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