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电 一场冬雪拉开冰城冬天的序幕,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也激荡着市民的思维。冰雪算是上天赋予哈尔滨的财富,如何让冰雪变得更有魅力、让哈尔滨的冬天更有吸引力,论坛上,网民热烈探讨,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各抒己见。
虽然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经过多年发展名声渐大,但网民站在不同的视角提出多项建议。针对目前周边一些城市也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的现状,网民"冰城子民"认为,哈尔滨市应该在冰雪旅游中加入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比如将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欧式建筑景观、哈尔滨民俗等融合到冰雪旅游之中,扩大冰雪游的内容,加入冰城冰雪旅游的个性元素,用个性魅力吸引游客。网民"改日吧"、"鸡蛋"等都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不约而同地提出冰雪游应增加参与性项目,让游客能充分地投入到冰雪的怀抱,在观冰赏雪同时,更能玩冰戏雪,这样才能给平常少见冰雪的南方游客留下深刻的体验和记忆。
冬天的冰雪,是哈尔滨天赐的优势,网民们更是以此为傲。一言一语、一计一策中都充满着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每一个网民的帖子背后,都是一份对家乡深沉的爱。
关于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莫破坏"城市天际线"
日前,长春大学摄影爱好者协会的部分会员慕名来冰城拍摄经典欧式建筑,在盛名远扬的中央大街、红军街"使馆区"却留下了遗憾———很多经典建筑背后的天际线被高楼大厦遮挡,无法展现自身的魅力。据建筑专家介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哈市的城市天际线平均长高了30米左右,虽属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老城区的原有景观却遭到了破坏。在道里、南岗、道外三个老城区,只有道外老城区天际线能基本保持原有的风貌。
城市天际线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新名词,故特意到网上查找了一番。它的大概意思是:城市天际线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个地方,向四周环顾,天地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天际线。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哦,原来是这样!想必大多数哈尔滨人和笔者一样不止一次地漫步在中央大街上,感觉到四周的高楼大厦将你包围,想完整欣赏一下月景星光那是不可能的,都说在大城市里住习惯了就向往农村,其中的原因也包括这种打了折的风景吧。如今南昌等城市已开始规划城市天际线,新城区强调轮廓线,强化节奏韵律感,高层建筑必须成为展现城市轮廓线的重要景观。而哈尔滨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城市天际线审批的专项法规,希望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能有南昌等城市政府之远见,让有着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哈尔滨不再被高楼大厦湮没。
网民煎饼卷大葱
●人造景观应当与自然和谐
哈尔滨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动植物的种类及生长有着不同于南方其他城市的特点,因此也就形成了北方特有的生态文化。人工假生态景观或者说是人工设施在城市绿地当中,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与自然相协调,就会贻笑大方。
有一位北京的旅游专业人士在提到"生态和文化品位"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好一派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却奇迹般地‘长’出四季常青的‘椰子树’、‘芭蕉树’,大绿叶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傲霜斗雪;路旁一根根大柱子上五彩缤纷的绢花‘迎风怒放’,就像乡下浓妆艳抺的傻大姐,与其说是给城市美容,倒不如说是毁容。"
这位专业人士并没有指名道姓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可是看过文章之后,给人的感觉却是不言而喻的。竟然被当成反面教例,对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讽刺。不能不让我们对城市旅游景观的设计规划作出深刻思考。
人文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脉,它渗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独特而不可复制。它承载着一个城市社会、历史、文化等等诸多因素。现代城市文化旅游的功能日益强化,我们的建设者们应当以更高的审美水平和眼光,对我们的建设成果进行严格要求。网民skydfs
关于冰雪旅游
●让冰雪旅游与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
建议将冰雪节前后的一个时段,作为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期",从西方人传统的圣诞节到中国人传统的元宵节,中间包括元旦、春节,及整个寒假。将这样一个时段,确立为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期,进行整体打造、整体宣传、整体构思、整体设计、整体部署和规划。
整体打造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期"品牌。借鉴国内旅游发达省份做法,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动员"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体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展示冰雪名城的地域经济、政治历史、多元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特色。哈尔滨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地域经济特色突出,如"三大动力"、平房飞机制造基地、哈药集团等;还有与工业相关的研究基地(大学、大所)如哈工大、哈工程大学、哈理工、703所、49所、焊接研究所等可以开发工业旅游;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曾留下许多革命遗址、红色记忆和伟人足迹,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效投入和开发潜力很大;哈尔滨是一个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既有西方文化的传入,也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革命文化的发扬光大;哈尔滨是一个移民城市,既有北方民族的风俗,也有中原地区的生活习惯;整体打造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期"品牌,可供挖掘的特色潜能巨大。网民冰城
●参与型与观赏型旅游对称宣传
发展哈尔滨冰雪旅游,要重点加大网络宣传、媒体宣传的广度与力度。具体可分为参与型旅游和观赏型旅游等多种类型的对称宣传。参与型旅游,如吸引海外游客的国际冰雕比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雪书法绘画大赛及抗联历史、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等学术活动等,哈尔滨之冬京评剧和皮影剧、龙江剧等汇演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冰上婚礼(结婚纪念)活动"、滑冰滑雪、冰爬犁等体育和娱乐活动;吸引南方游客的北方的冻水果、"东北四大炖"等特色美食与特色食品品尝。观赏型旅游:如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雪节诗会、冰雪摄影展、冰雪艺术与黑土文化展、俄罗斯风情、黑龙江少数民族风情等。网民冬日风
●将冰雪艺术变成文化商品
作为冰城,哈尔滨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夏季是避暑胜地,冬天是冰雪天堂,虽然政府现在下大力气开发旅游资源,但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让游客自己亲手制作冰雕雪雕,很值得尝试一下。让游客玩得欢天喜地,我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我们的冰雪艺术文化精髓要年年总结,要出书出影碟,要转化成文化商品,起码也要出些个性邮票或贺卡,这样才能将我们的文化精神传扬出去。
雪博中心开设雪雕制作班,这样可以壮大我们的冰雪艺术创作群体,培育新生力量,让冰雪艺术之花更加灿烂。冰雪艺术的传承还在于人,有了能人我们的冰雪节、雪博会才会更璀璨晶莹。
冰雪艺术与其他产业也要走联合之路。冰雪只能在冬季室外自然存放,时间短是它的特点,所以应与其他产业合作,才能释放它的潜能和经济效益。比如冰雪与广告、影视联合,靠媒体带动自身的发展。网民改日吧
●靠特色与专业吸引游客
哈尔滨市的冬季长达半年,这对于有四个季节的一年来说,应该算比例很重了。哈尔滨市的冰雪经济应该说发展的也比较早,从最早的冰雪节开始,也举办了二十多年了。哈尔滨还是冰灯的起源地,这就使哈尔滨的冰灯更专业更漂亮。从最早的冰灯游园会开始到后来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一直都在努力发展冰雪经济,将其做大做强。但是由于吉林、辽宁等省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我们东北三省气候比较相似,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另两省地理更占优势,这就使得哈尔滨市的客源会减少许多。
如何能争取更多的游客来哈旅游,特色与专业就成为主要手段。哈市冬季近两年一直在做城市美化工作,路边的冰雕冰景建了不少,但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乎没有。在宣传工作中,全国主要媒体中也鲜见关于哈市冬季旅游的广告。比如大连的城市宣传广告就经常在央视出现。其次就是与游客的互动性,如何让游客深深投入到冰雪怀抱中,除了滑雪,戏雪、打冰滑梯等,还应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到冰雪制造的乐趣。在下雪清雪的过程中,如何能降低污染程度,让城市不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些都是冬季旅游应该考虑的。网民鸡蛋
议论风生
关于餐厨垃圾处理
●餐厨垃圾流入养猪场有隐患
餐厨垃圾处置不当将影响市容、市貌,损害居民身体健康,破坏环境质量。哈尔滨市市区现有人口394.5万人,日产生活垃圾3500吨,餐厨垃圾占全市生活垃圾总量的50%—60%左右。餐厨垃圾有三大危害:一是许多餐厨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流入养猪场,农户将餐厨垃圾喂猪后,有可能导致生猪患上肝炎、肺炎、肠炎、皮肤病、烂耳朵等疾病。而这些生猪的肉和内脏如果流到城市市场和饭馆,将病菌病毒重新带回到城市居民的饮食链中将非常危险;二是餐厨垃圾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地下管网,被不法商贩打捞起来,回收加工成"泔水油"重新投放市场,对居民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三是餐厨垃圾中的泔水等流入地下管网,造成有机物增多和各类有害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网民旭日
●餐厨垃圾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盲区
目前,哈尔滨市餐厨垃圾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序收集。在哈尔滨市餐饮行业中,大部分的餐厨垃圾被直接用来喂猪,二次处理的餐厨垃圾较少。大多数餐饮业主把日产餐厨垃圾在夜间交由外来人员拉运处理,对上门收集者基本上不支付任何费用,也不过问用处,还有部分业主向上门收集餐厨垃圾者收取费用,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增加了处置成本;二是管理盲区。由于哈尔滨市还没有制定相应的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加之资金短缺,对餐厨垃圾做到集中收集和处理的难度很大,导致餐厨垃圾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盲区,政府没有授权哪个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这也为打破目前存在的利益链条增加了执法困难。网民稻农
●加强源头管理,统一收运
对餐厨垃圾处理,应该明确生产者责任,强化源头治理。根据"谁生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餐厨垃圾生产单位所承担的处置责任,强化餐厨垃圾的源头治理。严禁将泔水直接喂猪,严禁私拉私运餐厨垃圾,对于餐饮企业向饲养户提供餐厨垃圾的行为要建立惩罚约束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的直接转移。
另外,进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理。与其他生活垃圾相比,餐厨垃圾的组成较简单,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有利于再利用。不过,由于餐厨垃圾的产生源相对较为特殊和集中,而且对城市环境卫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传统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议建立独立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成立专门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对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可利用微生物处理等新技术将其加工成有机肥料。这不仅能断绝其重返餐桌的可能,还能够大大缓解垃圾分散运输、压缩处理过程中的臭气扰民问题,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网民铁皮屋顶
●制定地方性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应该健全法规,针对目前哈尔滨市餐厨垃圾流向自由、管理无序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例如《哈尔滨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此来加强哈尔滨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目前,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区已经制定并实施了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成为哈尔滨市制订该办法的有力借鉴。
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就餐,提倡顾客适量点菜和餐后打包。帮助餐饮业管理者和消费者树立节约的消费理念。增强产生、收运、处理单位及从业者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全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监督意识,形成社会共同参与餐厨垃圾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网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