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用工市场混乱 劳资纠纷不断 民工何时不再讨薪
2007-11-30 09:05: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30日电 又到了农民工工资结算高峰时期,讨薪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由多部门联合参与的讨薪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多年,可为什么劳资纠纷仍然不断?

  混乱的用工市场

  日前,20名农民工在沈阳等地火车站,被以优厚待遇招工的名义骗到哈尔滨,工作了50多天不但没有拿到一分工资,还饱受打骂。一名侥幸逃脱的工人来到哈尔滨市劳动部门投诉。哈市劳动、公安、建设、工商、总工会等部门联合行动,将其余19名工人解救出来。被解救出来的一名农民工说,50多天里,他们被两个工头倒卖多个建筑工地,“如果有一家用工单位查问一下我们的来路,或者有一个政府部门来工地检查一下,恐怕我们都不会被折磨这么长时间!”

  李军等8名农民工在哈市一建筑工地当力工。工程结束后,用工单位一分钱没给就将李军等人赶出工地,李军等农民工只好来到相关部门投诉。因为工头失踪,李军等人又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讨薪几乎成了泡影。据劳动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很多前来投诉的农民工都拿不出用工合同,无凭无据取证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农民工只能吃哑巴亏。

  出工记录不清同样导致劳资双方矛盾重重。近日,农民工高某投诉哈市某建筑公司,称他带领16名农民工曾于2005年至2006年在该公司建筑工地当力工,工资总计近19万元,该建筑公司目前尚欠10万元零工工资没有结清。但该建筑公司负责人称,高某等人主要在音乐喷泉、商服楼桩基础、宾馆基础等工程中做力工,此间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干那么多零碎活。高某等人出具的零工出工情况记录只记载了工作天数及出工人数,缺少必要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记录不详,所以工资核算特别困难。

  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建筑领域工种较多,分木工、力工、瓦工、架子工、钢筋工等,每个工种工资标准不一样,如果出工记录不够具体,的确会给工资结算带来很多麻烦。

  监管比算账更重要

  据哈市总工会统计,截至目前,哈市城镇职工总数接近90万人,而在哈市务工的农民工已达89万。哈市总工会农民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严大力告诉记者,有些行业,如建筑、建材、采掘、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第一线职工80%以上是农民工。哈市各大超市的服务人员,农民工占70%以上。

  农民工有进城打工欲望,城市也离不开农民工。要彻底解决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薪资纠纷,仅靠每近年底的“清欠活动”不是根本方法,关键在先行解决用工市场的混乱局面。对于农民工来说,无组织地进城,上当受骗在所难免。当地政府部门要有组织地输出农民工,做到用工制度细化、规范化。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工种和不同用工单位,制定出详细的农民工工资标准,使农民工讨薪有据,用工单位付薪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强化社会团体的力量,通过维权组织包括工会的建立、法律的普及和宣传等来强化农民工维权意识。

  哈尔滨市总工会副主席李勇说,农民工是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市民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农民工更好地与市民一起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昭